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應該如何為“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作用?
要想厘清金融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藍圖中的定位,首先要把握好“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時代內涵。顧名思義,“升級”是在肯定既有成效的基礎上增加配置,提升質量和效率。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是要在肯定發展成果的基礎上,推動經濟轉型,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形成新動力,使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有新提升。打造更高版本的中國經濟航母,必然要求經濟運行中的血液——金融“版本”也要相應升級。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助推中國經濟的升級是中國金融業面臨的一大重任。金融應該助推我國工業企業實現升級,推動企業加強技術創新,促使企業能夠完成從大到強的轉變。同時金融還應支持有特色如創新型的中小企業,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為未來競爭力重在技術創新。
當前,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面臨的一大核心問題是創新不足,這就需要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支持創新型產業的力度。然而,作為服務業,如果金融業本身創新不足,在支持企業創新時將難以為繼,因此釋放企業創新活力必然首先要求金融產品乃至金融體制體系的創新。
博鰲亞洲文化傳媒董事長昂健日前表示,過去30年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都出自美國,最重要的原因是資本市場的發現機制。“硅谷模式”是從風險投資到資本市場一整套體系,是一個撮合科技創新者和科技投資者的機制,這種機制是中國乃至亞洲最需借鑒的。有專家表示,要打造從風險投資到資本市場一整套利于科技創新者和科技投資者的機制共贏的平臺,亟待金融體制機制的大膽創新。
作為創新的生力軍,我國中小企業長期面臨融資瓶頸,無法提供足夠抵押或擔保物、不能提供合適財務報表、貸款成本較高都是小微企業在向銀行融資時所遇的常見問題,尤其信息不對稱是橫亙在小微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的一道障礙。中國光大銀行零售部總經理張旭陽日前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商業銀行也可以通過模式創新,來解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
宗良認為,金融要為我國城鎮化的平穩推進提供動力,促進實現城鄉發展的平衡和中國經濟的良性發展。金融還應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這也與工業企業升級密切相關,因為只有核心競爭力提升了,企業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此外,金融還要大力支持消費,采取諸多措施推動未來消費的轉型升級和增長。當然,支持消費的轉型升級還離不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金融在此領域大有可為。
長期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使得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資源和環境約束的壓力與日俱增。為實現環境友好型發展,金融支持節能減排的空間不小,包括相關金融創新產品的推陳出新,以及加快碳金融交易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信貸投放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還要綜合考慮產業政策以及我國區域政策,防止向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等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領域大量投放。
經濟結構的調整,實際上就是實現資源在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產業間的重新配置和優化,而金融本身具有優化配置市場資源的重要功能。由于資金具有杠桿放大效應,金融資源的優化對于經濟結構調整將起到“四兩撥千金”的作用,為順利實現“中國經濟升級版”注入活力。這要求今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要緊緊圍繞經濟結構的調整。
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改革的推進將釋放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紅利”,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金融業必須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當前,我國金融改革正邁入“深水區”。金融改革的市場化方向已經明確,旨在健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如今備受關注的中國金融改革“松緊”力度究竟應該如何拿捏,成為一道頗具挑戰的難題。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西方學者呼吁加強金融管制的背景下,我國金融改革究竟該如何“松”?專家表示,作為重要的貨幣資金價格,利率和匯率形成機制,決定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成為各方的共識。此外,區域性金融改革的試點擴圍,資本項目可兌換等一系列金融改革的推進,都需要審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