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債市融資渠道進一步放松、地方平臺融資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擁有信息披露要求相對簡化、發行程序更便捷等特點的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即銀行間私募債券(PPN ),正受到越來越多大型融資平臺的青睞。
在多數業內專家看來,鑒于不少地方融資平臺發債余額已經達到或者逼近凈資產40%的紅線,缺乏公募發行空間,則后續其通過私募方式緩解再融資壓力將成為主流手段之一。
融資平臺投資需求料回升
事實上,就財政部近期公布的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分析,地方土地出讓收入減少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僅為1 .52萬億元,同比下降20.8%。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為1.37萬億元,同比下降23.3%,其中受土地出讓成交額大幅下降影響,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僅1.14萬億元,同比下降27.5%。
土地財政收入降幅近30%、“四萬億”時期累積的高杠桿導致地方政府再融資需求強烈,可見在調控政策基調轉向“穩增長”的背景下,融資平臺的投資需求也開始回升。
據券商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截至7月16日),平臺公司累計發行短融534億元、中票869億元,發行城投企業債1700多億元,三者合計略超3200億元,高于包括2011年在內的以往各年發行量。
“今年以來,地方政府通過券商融資的需求的確十分強烈!币晃蝗探灰讍T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經濟的底部盤整,促使微調的政策導向開始逐漸往‘穩增長’方向靠攏,在出口和消費短期難有起色的情況下,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將成為必然,而作為政府投資的主要實施者,地方融資平臺的重要性也將逐漸隨著政策的調整有所提高!
華龍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牟治陽亦指出,“一旦因穩增長而出現較大幅度的政策放松,那么必然會帶來城投類債券供應的放量,其供給加大是可以肯定的。同時,基于部分融資平臺存在凈資產40%紅線的約束,則為了規避某些限制,預計會有部分融資需求向私募渠道分流!
銀行間私募債發行或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各類地方融資平臺就頻頻借助銀行間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來緩解再融資壓力。
“2012-2013年是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到期的高峰,2012年到期債務數量龐大,對地方財政將造成很大壓力,客觀上要求地方政府發行新債來償還舊債,以 時間換空間,解決地方債務問題!眹┚卜矫嬲J為,地方債務仍在不斷擴大。
據記者粗略統計,僅今年二季度以來,就有包括佛山市公用事業控股有限公司、廣東省廣弘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天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高等級公路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天津保稅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甘肅省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地方融資平臺通過銀行間私募債渠道進行融資,用于保障房建設、軌道交通建設、高速公路建設等等。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券商研究員均表示,融資平臺之所以選擇私募渠道籌措資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非公開定向發行流程更為簡化,可以降低初始的發行成本以及后續的其他相關成本,并且發行所需時間也明顯少于公開發行;其次,可以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在非公開定向發行方式下,發行人、投資人和承銷商可進行充分協商,實現債券契約條款“量身定做”,對債券形式進行個性化設計。
信托專家劉擎建議,如果融資人符合銀行間私募債的發行條件,那么盡量走銀行間;對于不符合PPN條件的融資人,建議在中小企業私募債和信托之間比較選擇,操作周期基本在一個月左右,中小企業私募債相對信托具有成本優勢。
劉擎說,由于目前深交所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試點業務不受理城投公司和地方融資平臺或其子公司、關聯公司發行私募債券的備案申請,地方融資平臺的融資需求顯然將涌向銀行間定向發行債券。
在國外,隨著市場及相關制度框架的不斷完善,市場主體逐步認識和體會到非公開定向發行的優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采用這種方式發行債券。據統計,2009年全球通過非公開定向方式發行的債券達到2.8萬億美元。2010年,美國非公開定向發行的債券規模為2952億美元,在公司債券總發行量中占30%。
需要指出,銀行間私募債發行的關鍵仍是投資者對其的認可程度,私募發行受眾畢竟較少,對地方融資平臺來說,這是個選擇,但大規模涌向這個渠道仍需時間。
推動融資平臺資產證券化
“地方融資平臺問題的解決辦法,應放在中國經濟融資架構的改革框架里討論。”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坦言,地方融資平臺主要的融資渠道是間接融資,向銀行進行融資,風險集中在銀行。這是現有資本市場格局和金融體系格局之下不足、不成熟的地方,問題就在于透明度不夠。
龔方雄說:“債務證券化、債務市場化能夠解決透明度問題,且在證券化過程中也能把地方政府誠信曬出來。要向市場公開發債,市場就要評判地方政府的誠信,在誠信評判過程中,也會對政府支出進行監督。通過市場化渠道來解決問題很容易達成共識,同時化解所謂的系統性風險!
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顧國明也表示:“地方融資平臺問題對商業銀行來說壓力也很大。政府融資平臺的證券化、類證券化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毫無疑問,在現有的地方融資平臺中,仍有相當多的優良資產,如何在增量資金不能重新注入的前提下,讓存量資產流動起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資產證券化可謂勢在必行,這將為經濟轉型、可持續發展探索出直接融資的新路子。
多數業內專家建議,應大力推動地方企業債務融資發展,為地方自主發債積累經驗。實際上,很多地方交通集團、城建集團等企業都已經在債券市場融資,有了一定的發債融資經驗。這類企業發債與國外收益性市政債有一定相似之處,都具有收益性和公益性。
劉擎認為,將地方債、城投債、PPN證券化,是已經非常迫近的事情,沒有什么技術障礙,是否推出,更多取決于宏觀上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判斷,這類產品一旦證券化,也將推動其他資產證券化進程,如房地產。
未來我國地方自主發債也可以吸收借鑒國外市政債經驗,先易后難,以現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為基礎,選擇有穩定經營性項目收益的融資平臺作為地方政府自主發債的發行主體,待條件成熟再發行市政債,F階段可以大力推動地方企業債務融資發展,這有利于地方政府積累發債經驗。不僅如此,還可以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控制指標體系,和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監測預警系統,嚴密監控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建立明確的地方政府破產處理機制,形成“誰發債,誰償付”的制度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