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站穩3000點,私募產品需求急劇升溫。
“我們的前臺小姐現在是忙得不可開交,現在的感覺跟去年完全不一樣。”上海呈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芮崑告訴記者。呈瑞投資正在發行旗下的第二個產品——呈瑞二期,現在的客戶的熱情跟去年10月發行“呈瑞一期”相比,可是天淵之別。
從去年10月25日成立到4月1日,“呈瑞一期”扣除管理費后的收益已經達到了47%,根據朝陽永續的統計,今年以來,截至4月1日,“呈瑞一期”的收益也有20.57%,在所有非結構化私募產品中位居第二。
除了芮崑外,張超也在為新產品的發行積極籌備。張超是上海紫石投資董事長,其新產品尚在信托公司走程序,但是已經有投資者聞風而動。
張超同時透露,在接洽的投資者中,“已經有一些原來是投資地產的資金在跟我們接洽。”
地產資金涌入
紫石投資雖然是今年才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但是甫一亮相就相當驚艷,紫石投資今年1月1日第一個結構化產品“紫石一期”成立,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已經達到了32.98%,按照朝陽永續的統計,在所有結構化私募產品中位居第一。
紫石投資其實早在2007年4月已經注冊成立,盡管“紫石一期”的募集規模只有1.5億,但在發行產品之前,紫石投資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高達5億,這在私募領域,已經算是不小的規模。
既然選擇浮出水面,張超就有著更大的雄心,“今年我們希望發行5只產品,其中4月份會發行兩只,下半年會發行三只,預計管理資產規模會增加十億到二十億。”張超告訴記者。
給予張超信心的正是地產資金的流入。
張超告訴記者,有意愿流入私募的地產資金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來自于地產投資資金,該部分資金受到限購的制約,開始重新尋找投資方向,一些業績穩健的私募產品會吸引這部分資金的關注。
而另一部分資金則來自中小地產商,“受到政策嚴厲調控的影響,中小地產商都不愿意拿地,他們手上就有了大量的閑置資金,這些資金規模一般會在三四億左右。”張超告訴記者。
“我們接待過一些地產資金的考察團,地產商一般會成立一個專門的考察隊伍,對私募管理人進行考察,最后會將資金委托給幾個管理能力強的私募,不過私募的形式就比較多樣,可能是成立有限合伙企業,有些是專戶管理,有些是發行定向信托產品。”張超透露。
張超告訴記者,來自地產商的資金預期中的年收益率并不算太高,一般都在30%-40%,這樣的收益要求基本上和地產商做地產開發的收益情況是接近的,但是委托給私募管理,一方面流動性好,另一方面也花很多精力去自己管理,第三還不用協調外部各層面關系,所以地產商也愿意將資金交給私募管理。
地產資金的流入正切合了私募基金大發展的背景,這更加增加了私募們的信心。
“國內私募市場還是大有可為”,芮崑認為,“現在國內的陽光私募規模據統計可能是在2000億左右,這樣的規模只占到全市場流通市值的1%左右,但是在美國的成熟市場,他們的對沖基金規模占到了7%,所以我們的空間還很大。現在這個市場正在快速發展中,要想享受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前提必須是業績要做好。”
為牛市做準備?
陽關私募的快速發展也有利于打破A股市場公募基金一家獨大的局面。
私募的大發展則能給公募基金帶來交易對手,公募基金一家獨大既不利于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公募基金行業自身的發展,而投資者的多樣化更有利于市場的健康和穩定。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最大的不一樣是,公募基金操作手法和產品都容易雷同,在陽關私募領域,機構之間操作手法更加多樣化。
“紫石一期”和“呈瑞一期”是一季度私募中的佼佼者,但是兩者的操作策略卻是迥異。
張超告訴記者,“紫石一期”采用“核心加衛星”策略,“我們的核心股票占股票倉位的60%,這些都是我們深入調研分析之后買入的,買入之后我們就會長期持有,偶爾可能會進行一些波段操作,但是這樣的情況極少,我們現在核心股票主要是來自稀土、新能源、煤炭板塊,雖然倉位高,但是股票數量卻很少,只有五只。”
而“紫石一期”的“衛星倉位”則走另外一個極端,“我們的衛星倉位根據市場狀況,通過數量化分析模型跟隨資金的流向參與波段操作,這部分倉位在股票倉位中占四成,這部分股票的操作會非常頻繁,可能每天我們會買賣三四十只股票。”張超告訴記者。
芮崑將自己的操作手法比喻成打拳擊,“我們年初就判斷今年會是震蕩市,所以我們會精選個股,然后等到有一定漲幅后,就會落袋為安,除非我們看到牛市出現了,才會改變這個策略并改為買入并持有。”
芮崑對牛市抱有期待,“從現在往后看,我們的看法是謹慎偏樂觀,首先美國的經濟已經處于復蘇通道,這從宏觀經濟上為市場奠定了基礎,而從企業盈利上看,普遍預期上市公司今年的業績會有20%的增長,大盤股特別是銀行的估值水平還很低,所以市場的底部是看得到的,市場往下的空間并不大,現在A股的底部也是在不斷抬升。只是現在還沒有指標支持牛市會出現。”
芮崑雖然對今年募集資金規模沒有明確的打算,但是他表示要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大牛市做好準備,“我們會加快發行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