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在第一季度GDP增速出現環比折年率低于7.5%的政策目標之后,經濟下滑勢頭不僅未能止住,工業增加值環比顯示出的下滑速度反倒還在加快,由此使得同比工業增加值跌破了工信部確定的今年11%的增長目標,這直接導致了近期宏觀調控政策的迅速轉向。
宏觀調控政策的轉向,誘發了市場對貨幣政策特別是利率政策調整的猜測,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傾向于降息。但我們認為,當前的最優政策選擇,應該是調整貸款利率;其中的最優調整方法,應該是允許貸款利率在貸款基準利率下限以下更大范圍內浮動。
首先,存款利率暫不宜調整。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他們一直認為:在過去近兩年的時間里,“實際存款利率”(指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減去當月同比CPI)一直是負利率。在“實際存款利率”剛剛“轉正”、CPI仍在3%以上的情況下,如果此時就立即選擇降低存款利率,無疑會加大老百姓的失落感。同時,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在當前存款外流本來就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下調存款利率將會進一步加大銀行留住存款的難度,在貸存比的制約下,使得信貸供給無法有效增加。因此,存款利率暫時仍不宜調整。
其次,貸款利率調整可考慮通過擴大貸款利率下浮范圍實現。與直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相比,將普通商業貸款利率由目前的允許最低下浮到9折,擴大到可下浮到8折可能是更優選擇。因為這樣可以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一是,這樣可以發出更為強烈的利率市場化信號。利率市場化已被提出多年,而今年更是被政府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市場期待頗高。如擴大貸款利率下浮范圍,將會被海內外視為中國金融改革加速的標志性舉措而贏得廣泛贊譽,也有利于強化金融機構結構轉型的緊迫感。同時,當前恰恰處于貸款利率可升可降的難得“時間窗口”(第一季度利率仍然上浮比例較大,但隨著經濟減速、政策放松和通脹率的下降,未來上浮比例可能顯著減少,下浮可能更多出現),放大下浮范圍可以讓市場定價力量逐步得以顯現。
二是,有利于為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近來,關于銀行“暴利”的說法已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不滿,此種情緒長期積累,對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和改革不利,應當適時進行疏導。擴大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以下的浮動范圍,有利于在實際上適度縮小銀行存貸利差,舒緩公眾情緒。
三是,信貸需求需要適度刺激。對今年信貸數據的分析顯示,信貸增長乏力,既有供給方原因,又有需求方原因。其中,需求方原因主要是融資成本偏高對企業經營構成了一定壓力。降低融資成本將有利于緩沖經濟下滑的壓力。
但為避免貨幣政策放松導致類似上一輪刺激中出現的資產泡沫迅速膨脹,全年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并不合適,而擴大貸款利率的下浮范圍,將能夠使貸款成本降低的好處更多集中被實體經濟部門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