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國CPI達6.4%,創下自2008年7月以來的新高。為何CPI會“越調越高”?未來走勢如何?
加息起效需過程
自今年3月以來中國CPI連續“破5”,這次又“破6”。很多市民不解:是否國家宏觀調控無效?
省委黨校經濟學部主任余甫功教授表示,6月份CPI達6.4%,確實有些超預期,但不能說“越調越高”或宏觀調控無效。在6.4%的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3.7個百分點,影響超過一半。
“6月份CPI有點超預期,主要是因為新漲價因素較多,特別是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14.4%,影響很大。”余甫功說,6月份豬肉價格上漲57.1%,直接影響了CPI上漲約1.37個百分點。實際上,從居住、衣著、家庭設備用品等其他商品類別看,上漲比較溫和,而近期一些宏觀指標如工業增加值等有所下降,這都表明宏觀調控是有效果的。
中山大學金融系主任陸軍教授認為,6月份CPI較高,與宏觀調控政策的“時滯”有關。今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措施,發揮作用需要過程。
關注新漲價因素
公眾最關注的是:CPI何時能下來?
“從宏觀面看,隨著一些宏觀經濟指標下降,CPI肯定會逐步下降。”陸軍認為,經濟增速逐步平穩“軟著陸”,通脹壓力會逐步緩解。
余甫功說,6月份后“翹尾因素”大幅減少,這將使未來的CPI下降。新漲價因素方面,當前生豬因價格上漲,已經引導生產擴大,經過幾個月的生產周期,供給增加,也將拉低CPI。但判斷今后CPI走勢,還要看會否有其他新的漲價因素,比如蔬菜、糧食、勞動力成本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動等。
兩位專家都認為,6月CPI很可能是一個高位,年內將逐步下降,但目前通脹壓力仍然較大,要大幅下降有相當難度。
未來加息空間大
此前市場不斷有傳言稱宏觀調控可能放松,6月CPI“破6”卻表明通脹壓力仍處高位,未來宏觀調控政策會否加快出臺?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博導王海忠教授認為,6月份CPI超過預期,說明目前宏觀調控的方向不能放松,否則有可能前功盡棄。
余甫功表示,央行剛剛加過息,短期內會否出臺調控措施還有待觀察。相信治理通脹的宏觀調控方向不會放松。
陸軍預計,未來加息的空間較大,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記者 馬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