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活動本月5—7日在悉尼舉行。這是一次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盛會。會上會下,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發出反“獨”促統的最強音,令人震撼。記者對此次盛會進行了實錄,并對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和來自臺灣的代表進行了專訪。
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活動本月5—7日在悉尼舉行。這是一次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盛會。會上會下,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發出反“獨”促統的最強音,令人震撼。記者對此次盛會進行了實錄,并對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和來自臺灣的代表進行了專訪。
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在慶典上說:“實現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相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通過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的團結奮斗,海峽兩岸一定能夠金甌再圓,祖國和平統一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邱維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10年來,我們一直在履行自己的使命——反對‘臺獨’分裂行為,維護祖籍國的和平統一。一切分裂祖籍國的行為我們都堅決反對。”他說,過去在澳大利亞,大陸、臺灣,以及其他地方來的同胞老死不相往來。“我們認為,這樣不利于民族團結與祖籍國的和平統一。我們從這方面入手,把大陸、臺灣和其他地方來的華僑華人請到一起,坐下來談。我們談兩點,一,同胞間相互了解,相互幫助,一起推動祖籍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二,大家團結起來,以良好的形象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不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就站不住腳。如果連腳都站不住,我們還能辦別的事嗎?”
邱維廉會長說,當然,“我們始終從反‘獨’促統的大局出發。從2000年7月和統會成立開始,我們首先到柏林參加全球第一次華僑華人反“獨”促統大會,后來又到華盛頓、巴拿馬、日本參加全球性的反‘獨’促統大會。”他說,2002年2月,“我們舉行全球反‘獨’促統大會,邀請了兩位主講人。一位是美國總統克林頓,一位是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克林頓在大會上說,隨著兩岸的互動,臺海兩岸和平統一是最后的歸宿。克林頓的話表明,‘臺獨’是行不通的,中國和平統一是必然趨勢。弗雷澤因有急事不能出席,但特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說,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我們需要臺海兩岸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假如臺海兩岸沒有和平,我們也不能把澳大利亞的軍隊送到臺灣海峽去。弗雷澤的話一是強調和平,一是向美國送去話外之音。克林頓和弗雷澤的話是對中國和平統一的有力支持,也是提醒‘臺獨’勢力不要錯誤估計形勢。”
臺灣中華新民黨主席、世界反“獨”促統臺灣召集人樂可銘在這次反“獨”促統盛會上是一名活躍人士。他身著白色上裝,前面繡了一幅醒目的紅色對聯,上聯是“臺獨是絕路”,下聯是“中國必統一”。他的行蹤引人注目,他走到哪里就把反“獨”促統的決心帶到哪里。他對記者說:“到悉尼參加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我的心情十分激動。為了實現我的理想——祖國的和平統一,我愿意參加全球各地華僑華人的反‘獨’促統活動。我有一分力量,就盡一分力量,不管花多少錢,哪怕是勒緊腰帶,我都心甘情愿。”
臺灣“立法院”最高顧問、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在大會上發表了滿懷激情的講話,對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一片傾心。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反‘獨’促統是我的宿命、我的職業、我的事業,這條路我要堅決走到底。我對全球的反‘獨’促統活動充滿激情,所以各地的反‘獨’促統活動我都參加。今年還有兩場世界性的反‘獨’促統大會,一場在香港,一場在羅馬。我都要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我義不容辭。”
郭俊次曾長期擔任臺灣“立法院”秘書長。后來,他高官厚祿都不要,只要祖國和平統一。他介紹說,現在,島內統、“獨”力量對比不均,不是一個等量級,“‘獨’為重量級,統為輕量級。我的家鄉臺南一片‘綠油油’。為了祖國和平統一這個大局,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藍天’、‘綠地’我都要。我要動員他們都來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爭取早日實現祖國一片紅。”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對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不但熱情滿懷,而且見地頗深。他告訴記者:“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有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兩大支柱,和平是基礎,發展是過程,統一是目標。”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后,祖國的和平統一進程由兩黨、兩會和兩岸人民共同推進。6月29日《兩岸經濟框架協議》的簽署,說明兩岸的交流在一步步具體化。兩岸的交流不僅在高層展開,還有一些相關性的議題落實到民間團體。民間的交往、交流也越來越擴大。經過雙方的努力,政策上的變化都已經變成具體的結果。
郁慕明對目前反“獨”促統的形勢十分看好。他說:“ 這里的反‘獨’促統大會之后,香港要舉行,歐洲也要舉行。這說明,中國的和平統一不僅是兩岸人民的大事,而且是全球中華兒女的大事。過去,在我們沒有開展反‘獨’促統活動的時候,‘臺獨’在世界各地的活動很猖獗,聲勢很大。今天,在反‘獨’促統活動波瀾壯闊發展的情況下,‘臺獨’的活動就被壓下去了。”郁慕明還告訴說,以前,如果稱海外臺灣人是華人,他們很不高興。他們稱自己是臺灣人。這就是 “臺獨”的表現。現在,全球反“獨”促統活動對他們產生很大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支持祖國和平統一。郁慕明說:“我稱這些人是中國人。”
郁慕明最后飽含深情地說:“祖國一定要統一。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根,我們一定要一代一代傳承,加以弘揚。”(人民網悉尼8月11日電)
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在慶典上說:“實現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相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通過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的團結奮斗,海峽兩岸一定能夠金甌再圓,祖國和平統一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邱維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10年來,我們一直在履行自己的使命——反對‘臺獨’分裂行為,維護祖籍國的和平統一。一切分裂祖籍國的行為我們都堅決反對。”他說,過去在澳大利亞,大陸、臺灣,以及其他地方來的同胞老死不相往來。“我們認為,這樣不利于民族團結與祖籍國的和平統一。我們從這方面入手,把大陸、臺灣和其他地方來的華僑華人請到一起,坐下來談。我們談兩點,一,同胞間相互了解,相互幫助,一起推動祖籍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二,大家團結起來,以良好的形象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不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就站不住腳。如果連腳都站不住,我們還能辦別的事嗎?”
邱維廉會長說,當然,“我們始終從反‘獨’促統的大局出發。從2000年7月和統會成立開始,我們首先到柏林參加全球第一次華僑華人反“獨”促統大會,后來又到華盛頓、巴拿馬、日本參加全球性的反‘獨’促統大會。”他說,2002年2月,“我們舉行全球反‘獨’促統大會,邀請了兩位主講人。一位是美國總統克林頓,一位是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克林頓在大會上說,隨著兩岸的互動,臺海兩岸和平統一是最后的歸宿。克林頓的話表明,‘臺獨’是行不通的,中國和平統一是必然趨勢。弗雷澤因有急事不能出席,但特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說,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我們需要臺海兩岸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假如臺海兩岸沒有和平,我們也不能把澳大利亞的軍隊送到臺灣海峽去。弗雷澤的話一是強調和平,一是向美國送去話外之音。克林頓和弗雷澤的話是對中國和平統一的有力支持,也是提醒‘臺獨’勢力不要錯誤估計形勢。”
臺灣中華新民黨主席、世界反“獨”促統臺灣召集人樂可銘在這次反“獨”促統盛會上是一名活躍人士。他身著白色上裝,前面繡了一幅醒目的紅色對聯,上聯是“臺獨是絕路”,下聯是“中國必統一”。他的行蹤引人注目,他走到哪里就把反“獨”促統的決心帶到哪里。他對記者說:“到悉尼參加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我的心情十分激動。為了實現我的理想——祖國的和平統一,我愿意參加全球各地華僑華人的反‘獨’促統活動。我有一分力量,就盡一分力量,不管花多少錢,哪怕是勒緊腰帶,我都心甘情愿。”
臺灣“立法院”最高顧問、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在大會上發表了滿懷激情的講話,對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一片傾心。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反‘獨’促統是我的宿命、我的職業、我的事業,這條路我要堅決走到底。我對全球的反‘獨’促統活動充滿激情,所以各地的反‘獨’促統活動我都參加。今年還有兩場世界性的反‘獨’促統大會,一場在香港,一場在羅馬。我都要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我義不容辭。”
郭俊次曾長期擔任臺灣“立法院”秘書長。后來,他高官厚祿都不要,只要祖國和平統一。他介紹說,現在,島內統、“獨”力量對比不均,不是一個等量級,“‘獨’為重量級,統為輕量級。我的家鄉臺南一片‘綠油油’。為了祖國和平統一這個大局,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藍天’、‘綠地’我都要。我要動員他們都來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爭取早日實現祖國一片紅。”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對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不但熱情滿懷,而且見地頗深。他告訴記者:“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有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兩大支柱,和平是基礎,發展是過程,統一是目標。”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后,祖國的和平統一進程由兩黨、兩會和兩岸人民共同推進。6月29日《兩岸經濟框架協議》的簽署,說明兩岸的交流在一步步具體化。兩岸的交流不僅在高層展開,還有一些相關性的議題落實到民間團體。民間的交往、交流也越來越擴大。經過雙方的努力,政策上的變化都已經變成具體的結果。
郁慕明對目前反“獨”促統的形勢十分看好。他說:“ 這里的反‘獨’促統大會之后,香港要舉行,歐洲也要舉行。這說明,中國的和平統一不僅是兩岸人民的大事,而且是全球中華兒女的大事。過去,在我們沒有開展反‘獨’促統活動的時候,‘臺獨’在世界各地的活動很猖獗,聲勢很大。今天,在反‘獨’促統活動波瀾壯闊發展的情況下,‘臺獨’的活動就被壓下去了。”郁慕明還告訴說,以前,如果稱海外臺灣人是華人,他們很不高興。他們稱自己是臺灣人。這就是 “臺獨”的表現。現在,全球反“獨”促統活動對他們產生很大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支持祖國和平統一。郁慕明說:“我稱這些人是中國人。”
郁慕明最后飽含深情地說:“祖國一定要統一。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根,我們一定要一代一代傳承,加以弘揚。”(人民網悉尼8月11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