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 09:3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第19次文津圓桌論壇接近尾聲的時候,出現了有意思的一幕:中國康復技術轉化及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及主要發起人顏薇將一份報告遞交到發改委就業司司長蒲宇飛手里。
像許多創業者一樣,顏薇最關注的仍然是國家的創業政策。她說,創業不只是年輕人的事兒,也是很多40歲、50歲人員再就業的機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垂直領域可以產生很多新的職位和崗位。比如對中國居家養老人群的家居環境改造的專業設計師和輔具規劃師、適老輔具的研發、生產和應用、居家養老家政人員的培訓等,這些新的職業和崗位恰好可以解決這部分人群的創業和就業需求。”她建議,發改委就業司扶持行業協會或者社團組織,對他們各自領域的創業機會進行挖掘、調研、示范、培訓以及相關體系的建設。
不只是創業者,政府的官員與學者同樣關注著創業政策怎么樣才能更好地發力?政府在創業中應該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近日在以“‘雙創’政策與創新創業熱潮”為主題的第19次文津圓桌論壇上,不少從事創業研究的專家學者表示,現在創業政策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但新的創業政策與過去的政策時常會有矛盾之處。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創業管理中心主任張玉利注意到一個現象,“各級和各地政府非常重視‘雙創’,但是政策和措施有些簡單劃一。如對高校,有的省市要求高校在2017年前必須建起創業學院,有的省市全力推動眾創空間建設,眾創空間又重空間,每個眾創空間都有咖啡。我走訪了一些眾創空間,特別想找到沒有咖啡的眾創空間,可惜沒發現。什么原因造成的簡單化?”
在他看來,這和目前一些文件過于具體有關。去年5月4日《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天津市教委的朋友告訴張玉利,通常中央文件到地方要制定實施方案,但是對這個文件,他們不可能寫出實施方案。因為方案已經非常具體了,包括各個學校要開創業課,納入學分,甚至要求教務處牽頭組織資源。“我的直接感受是大眾創業應該簡政放權,把創業和經濟新引擎甚至民生聯系起來。”
“現在的一個問題是頂層創新有余,基層創新不足。”張玉利說,在實施層面,政府把自己定位為創業的幫扶者沒有錯,但是沒有融入到創業創新系統當中。支持雙創反映在給錢、給地、給辦公空間、給宿舍、給戶口。但只是這樣還不夠。政策要進一步加強針對性。
“政府不僅要創造條件建設眾創空間,還應該在建設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方面發揮作用。比如,天津開發區從引進外資開始就提出‘有了梧桐樹就會有金鳳凰’,現在可能不夠了,需要有花園;有花園也不一定夠,還要有生態系統。”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對雙創政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不少意見。
“第一,大政方針在前,具體落實經常跑偏。有些雙創推廣方式比較機械,給你房子、給你錢、給你地。對這種簡單做法,政府需要重新審視,因為這是要花社會成本的。”
第二,政府服務遲緩。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觀念不到位,就是雖然在做,但是對“雙創”還是有疑慮。二是簡政放權不到位,還不太知道哪些事情應該交給市場。三是政策對接不到位問題嚴重,比如市和市之間、省和省之間的政策對接。這給創業者造成很大困擾,因為政策非常多,政策之間又沒有一致性和銜接性,會讓人無所適從。“政策很多,有沒有用以及能不能用?如果公共服務跟不上公共發展的腳步就會很危險,而且會有新一輪滋生腐敗的事情產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馬名杰則認為,近年來,商事制度改革、簡政放權、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等舉措進一步降低了創新創業的門檻和成本,調動了企業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全社會已經開始收獲改革紅利。但其間也有一些問題,比如政府轉變職能不到位。“政府職能轉變涉及科技研發、市場準入、產業發展等方方面面。每條政策和每項條款都反映出政府職能是否真的轉變。”他說,一些地方政府還是習慣于用上項目、砸錢、選贏家等低效方式支持創業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繼而引發了新的泡沫,積累了新的經濟風險。如何把政府職能轉變真正落到實處,是當前改革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劉玉:被“強推轉身”的創業紅娘2016-01-19 08:26:00
“創客”童宗兵:簡政放權讓創新創業激情奔涌2016-01-19 08:25:00
患者社區成下一個創業風口?2016-01-19 08:17:00
兩岸青年在廈搭“共創平臺”2016-01-19 08:07:00
去年支持創業創新減免稅超3000億元2016-01-18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