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9 16: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5北京中關村創新創業季系列活動于10月11日正式拉開帷幕。上圖為中關村創新創業季期間,組委會舉辦的智能硬件展,下圖為中關村創新創業季活動啟動儀式。經濟日報記者 趙淑蘭 攝
10月19日,首屆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正式開幕,主會場設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活動周期間,組委會將在主會場舉行活動周啟動儀式、主題展示和專題活動。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風起云涌之際,中國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中關村,正在發生巨變。
形成創新創業策源地
10月11日,中關村廣場。正值2015北京中關村創新創業季活動拉開帷幕之際,最新的“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正式發布。
規劃中的中關村大街,北起清華大學西門,南至西直門外的白石橋,全長7.2公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頂尖科研院所與高校匯聚于此。
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說,北京以全球視野,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環境,著力培育創新之都,通過打造中關村創業大街,輻射帶動京津冀協同創新。
按照規劃,中關村大街的建設目標是,成為承載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的核心載體、輻射帶動京津冀發展的新引擎、首都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的策源地、科技成果交易集聚區、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和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節點。
中關村大街未來將進一步突出“策源地”的環節特征,加速形成創業要素集聚化、孵化主體多元化、創業服務專業化、創業活動持續化、運營模式市場化、創業資源開放化的發展格局,全面提升地區的綜合創新生態環境。
這里,將重點培育科技金融、創新創業服務、創意文化、商務服務、生活服務等五類平臺服務業職能;重點提升信息產業、大數據、智能硬件等三大優勢產業集群;依托科研機構的創新資源,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中關村大街轉型升級之路,多年前已經開啟。曾經聞名遐邇的“電子一條街”,如今商業面積已由一度占總建筑面積的近50%,縮減到不到20%;批發零售企業也由一度占法人單位總數的66%,降低到如今的41%……
有著中關村“一號樓”之稱的海龍電子城,由昔日賣場已經華麗轉身為“夢想實驗室”。中國英特爾物聯技術研究院、創客空間、國家新媒體聯合實驗室等多家國內外各領域知名機構,目前在此安居樂業。
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高端創新要素,正越來越多地向中關村大街集聚。“創客空間吸引了包括德國、英國的創客在此安營扎寨。”創客空間的王盛林說。
“在這里,你不但能找到合作伙伴,還能找到需要的資金,沒準哪天還碰到大佬給你指導。”一位從河南來中關村尋找創業伙伴的年輕人說。
集眾智、匯眾謀、聚眾力。今天的中關村大街,承載自主創新的功能,擔負創新創業的重任。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期間,中關村將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演講、專題討論、全球路演、科技競賽等,集中展示中關村在創新創業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引領創新創業發展趨勢。
中關村大街是一條以引領未來為己任的大街。這里必將更多地產生具有原始創新、技術服務能力及商業模式創新優勢的創客群體和企業集群,更多地噴涌出打造科技創新中心的源頭活水。
營造最好的生態環境
由海淀圖書城成功轉型升級為時尚創業街的中關村創業大街,2014年才正式投入運營。短短一年多時間,就初步形成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的創業生態。
車庫咖啡、3W咖啡、36氪、言幾又、創業家、聯想之星、天使匯等近40家創業服務機構入駐其中。孵化了創業團隊600多個,有350個團隊獲得融資,總融資額17.5億元,平均融資額在500萬元左右。
3W咖啡被稱為是國內最早最成功的眾籌創業咖啡館,搭建了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最大的創新型孵化器——3W孵化器,不僅解決了創業者的辦公場地等硬件問題,還衍生了除聯合辦公之外的其他創業者服務。“現在是創新創業的好時代,每個創業者都會有公平競爭、自由翱翔的機會。”鮑艾樂對其作為聯合創始人參與創辦的3W咖啡的前景充滿期待。
創業,風險遠大于機會。在幾年前3W咖啡剛開業的時候,鮑艾樂還深感創業只是小圈子的事情,是小浪花而非今日的時代潮。當時較大投資的啟動資金往往需要靠創業者抵押房子才能得到,而且創業總與一系列失敗聯系起來,這使得許多年輕人害怕創業,更害怕創業失敗。
今天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更多的年輕人也愿意去嘗試。創業環境比以前到底好在哪里?中關村創業大街積極引進各類創業服務機構,著力強化“創業投融資+創業展示”兩大核心功能,以及“創業交流+創業會客廳+創業媒體+專業孵化+創業培訓”五大重點功能。
“好就好在有很多的投資人來幫助年輕人投資創業,如果失敗,年輕人還可以繼續重來,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孤獨無助,一旦失敗就要負全責,錢打水漂又背上債務,很難東山再起。”鮑艾樂說。
現在的創業環境越來越好,宏觀上還得益于政府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強力倡導和支持。
創新創業已成為時代強音。各路創客紛紛“挽起袖子,拎包上馬”。嗷嗷大到的創始人肖柯夫在哥倫比亞大學還沒有畢業,就迫不及待地休學申請到中關村創業,在回國之前就和3W咖啡館聯系好了進入孵化階段的所有事宜。
“中關村一定會保持全國領先的創新創業火車頭的地位。過去鼎好、海龍電子城賣的很多是有形的東西。在今天,中關村最核心的競爭力是軟實力,它可能未必是你看得見的一臺電腦或者一棟樓,而是在一些人的腦袋里面。一直有能力聚集一批最厲害的人,這是中關村最大的優勢。”鮑艾樂說。
建設最具影響力的創新中心
今天的中關村,云集有全國40%的兩院院士和數以十萬計的科學家、工程師,匯集了全國五分之一的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1萬名外籍人才和2萬名海外留學人才。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從電子一條街發展成為中國創新創業的代名詞,最根本的動力就是人才。聯想、方正等中國標桿性科技企業,新浪、搜狐、百度等中國互聯網標桿性公司,以及小米、京東等新潮流企業,正是柳傳志、王選、陸致成、張朝陽、李彥宏、雷軍、劉強東等為代表的高端領軍人才的杰作。
中關村這塊創新熱土已經引發全球頂尖人才的關注和向往,吳恩達、雨果·巴拉、張亞勤等頂尖人才紛紛加盟中關村企業。吳恩達是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主任,曾領導谷歌的深度學習項目Google Brain(谷歌大腦),是世界范圍內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之一;擁有60多項美國專利的張亞勤,曾是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創始人之一,1997年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稱號,成為該協會100年歷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雨果·巴拉曾是谷歌Android產品管理副總裁。國際人才的加入,使得中關村的一些項目一開始就瞄準了全球市場,站在了全球前沿。
中關村有2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新創辦企業達1.3萬家。微軟、英特爾、IBM、摩托羅拉、默克雪蘭諾等大型跨國企業都在這里設立了研發中心。中關村領軍企業則在海外設立了560余個研發和分支機構。中關村科技服務體系也日益完善,40余家創新型孵化器,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等110余家社會組織,近萬名天使投資人,吸引著國內外優秀的年輕人來此創新創業。
“中關村具有創新資源密集的優勢。在中關村核心區,現已基本形成全鏈條、無縫隙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集合了‘創意創想—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產業化’等企業發展各個階段,覆蓋‘集中辦公區—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等各類創業服務機構。”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自豪地對記者說。
有統計顯示,在創業投資額占所在國家比重、上市公司數量、本科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占比、萬元增加值能耗、入選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數5項指標中,中關村的表現已經與美國硅谷相當。
具有百年歷史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曾提出,全世界城市都在試圖復制硅谷,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座城市成為硅谷真正的競爭對手,那就是北京。
在此采訪,記者深感身邊到處洋溢著創新創業的時代氣息。中關村正在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穩步邁進。(經濟日報記者 趙淑蘭)
首家房地產業創新創業平臺筑+上線2015-10-19 16:13:00
滴滴出行與MARS跨界合作 共同關注創新創業2015-10-19 15:52:00
京保眾創空間聯盟共同搭建創新創業合作平臺2015-10-19 15:44:00
激發創新創業的熱情與潛能2015-10-19 15:41:00
湖北出臺首個創新創業文件 孵化器數量居中部之首2015-10-19 15: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