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0 08:54:00 來源:京華時報
□創業故事
1 清華畢業生休學做甜點
小關201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與金融專業,是法國巴黎ESSEC高等商學院的在讀研究生。由于對法國的熱愛,對法式西點的熱愛,2015年3月23日,她辦理了研究生休學創業,進入法國巴黎藍帶廚藝學院學習法式西點。
最好的大學,最熱的專業,為什么小關會決定休學去藍帶學西點?小關說,當時自己也曾迷茫了四年,也折騰了四年。高考時,她是市文科狀元,毫無疑問地進入清華。按照她自己的話說,“因為高考成績所以盲目地選擇了熱門的金融專業,因為專業不錯所以放棄轉系,因為想變成社工大牛而拼命加社團、做社工,因為大家都保研而保研,因為別人說就業形勢不好就放棄直接工作,因為學的是金融就要進金融機構。”然而,這一切過后,她開始反復問自己,為什么?
“我不想做一個精致的實用主義者”,小關不甘心。于是,小關在讀研究生期間,選擇了休學創業。雖然不少學經濟的人會問她這樣做機會成本損失很大,但小關一點也不后悔。真正選擇創業之后,小關發現,原本自己覺得不喜歡的金融專業,也變得“可愛”起來。
小關回憶稱,對法式西點的熱愛,源于兩年前她在巴黎的交換生活。當時大三的她交換來到法國巴黎,用半年的時間走遍了巴黎甚至法國的各個角落,去了18個國家40多個城市,在高鐵上聽著音樂寫下了近10萬字的游記,吃遍了巴黎所有的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歷史故事的甜點。
從清華畢業后,正當小關為未來迷茫的時候,她發現那半年在巴黎的交換,把法國文化和巴黎的浪漫情懷深深地植根在了自己的大腦里,“這力量教我不能不學法語、不能不回巴黎、不能不去藍帶,不能不學西點師,不能不嘗試創業,做點于社會、于自己、于未來的家庭都有益的事。”
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小關自己經營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清華女的巴黎學廚日記”。四個月來,這個公眾號已經積累了4萬多名粉絲。在分享自己的學廚生涯時,小關還參加了由中國烹飪協會和美國開心果種植者協會聯合主辦的美國開心果西點烘焙比賽,最終以“Baklava巴克拉瓦”、“圣誕木樁蛋糕”和“開心果白巧克力慕斯”等三個作品,取得“團隊第一名”,并獲得了“最佳技術獎”。
小關說,創業初期最難的其實不是想法,也不是規劃,而是志同道合能夠一起拼事業的人。她說,目前她也在和許多人聊,希望找到清晰的創業方向。“美食、甜點、法國文化就是我的創業方向,現在是一邊積累經驗,一邊潛心研發產品,將來不排除在五道口地區開店。”小關笑著說。
2 放棄年薪40萬開4平米煎餅小店
王洋畢業于北京聯合大學的電子專業,畢業之初,他給自己的人生規劃是進一家自己喜歡的公司,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后,在30歲時離開公司去做喜歡的事情。工作4年半后,他從一個IT界40萬年薪的運營主管變成一家4平米煎餅店老板,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
王洋畢業之初,因為喜歡互聯網便通過自學從電子專業轉行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他從客服工程師開始起步,4年半的時間,他成為了60人團隊的運營主管。40萬的年薪,加上公司股票,他的生活已經非常富足。但是,他漸漸覺得每天從城市的北邊穿城到四惠上班,路上的兩個多小時是在浪費自己的青春。他想做一些事情。公司搬到國貿后,他在國貿的地鐵口看一對夫妻攤煎餅,“我給他們算了下,守著兩個地鐵口,一個月的收入至少是2萬多”。
似乎IT男都格外鐘情賣煎餅,很多知名的煎餅店主都是IT男的轉型。王洋辭職后的選擇也是開煎餅店。他說,離開公司后也曾經有年薪翻倍的工作找他,但是他最想干的就是開煎餅店。
盡管他非常喜歡吃煎餅,但全家沒一個人會攤煎餅。“最開始就在家里的餅鐺里試,后來買了個煎餅爐”,當時,王洋家每天的早餐都是煎餅,“開始我們拿富強粉試,發現餅不成型,就開始加雜糧,全是一點點試”。吃了兩個月各種水平的自制煎餅后,去年11月,王洋的奇葩煎餅店開張了。當時,他負責攤煎餅,妻子負責研發產品。從一個月在公司月入2萬多的白領到整天守著煎餅店的小老板,每個月還有5位數的房租。他說,收入肯定沒有公司賺得多,但是這是他喜歡的事業。因為“業務”不熟練,自己曾連著攤壞了3個煎餅。
有著互聯網思維的王洋對煎餅的理解也不同。他要求自己有一家店,同時要求產品與眾不同。王洋把店安在了大學邊上,他覺得薄脆不夠健康,就換成了排叉,除了煎餅皮,他在餡里大肆發揮想象,牛排煎餅、雞腿煎餅,甚至還有烤鴨煎餅。作為IT男,王洋把之前的工作經驗也用在了創業中,他親自送外賣,用了3個月的時間,詳細了解了店鋪所在位置客戶的大數據,針對性地進行營銷推廣。如今,他去年投資的10萬元的小店已經收回成本,也有風投找他希望投資。
目前,王洋正在籌劃著自己的新店。談起自己的創業,王洋說,自己的父母均是自主創業,自己是工作一段時間后創業,妻子則是典型的一畢業就創業,開了婚慶公司。相比之下,他更建議未來的畢業生先就業再創業。因為創業路上會遇到資金問題、技術難題和人員困難,通過一定的職業積累,再處理這些問題時會更加從容。
3 未畢業就創業班長帶起創業團隊
張巖是北京農學院的畢業生,4年前,他還是大四學生時,作為班長,他帶著班里的8名同學在校園中開始創業。幾年間,他們創意的種在信封里的綠植、暖氣伴侶、金箔畫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目前,張巖和他的團隊已經進駐了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
張巖是北京農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創業對于他最初的想法就是“賺點小錢”。他說,自己的專業創業相對容易,幾個同學和幾臺電腦就可以工作了。他自己的第一桶金就是為學校的活動進行背板設計,學校按照市場價付了1000元的設計費。他也坦言,大學生創業缺乏人脈資源,在他的創業過程中,很多機會來自老師的引薦,因此,他們格外珍惜。
當時,老師的愛人推薦張巖團隊為一個地產項目做創意禮品,“價格要控制在10元以內,還要有利潤”,他將目光放在了農業上。“我希望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增加產品的競爭力,使別人無法模仿。”張巖找到老師,尋找一些簡單容易成活的種子,最終創意了“綠植信封”。“綠植信封”大小與普通信封類似,小信封可以折成一個微型花盆。里面有帶有花籽的海綿,海綿中則使用了專利的干粉營養液,只要澆上水,幾天后就能發芽生長。張巖說,這個簡單的創意已經申請了專利,選種、干粉營養液等都依靠了學校老師的幫助,他也用這個設計獲得了設計界的紅星獎。
作為創業團隊,張巖善于在生活中發現創意的線索,并將其轉化為產品。冬天時,他發現暖氣很多熱源會沿著墻散熱,便設計了錫紙和保溫膜的材質,粘貼在暖氣上。測試的保溫效果很好。張巖又為這個創意申請了專利并進行生產。在超市時,張巖發現很多人用超市的塑料袋回家做垃圾袋,但是購買果蔬后,一般使用熱敏紙膠貼封口,回家只能用剪刀剪開,塑料袋也無法再使用。因此,他發明了環保斷尾袋,在塑料袋的開口處增加一條虛線,以便分離條碼粘貼,買回家的果蔬,只要撕斷尾部膠貼就可以再次用作垃圾袋。他說自己要以這個作品再次角逐今年的紅星獎。
目前,張巖團隊自己的產品已經有了10多種。而最初和他一起創業的8個人沒有人離開。他說,其間也有同學曾在設計公司里兼職,但都感嘆實在太辛苦。張巖說,自己創業就是不希望工作像外面的設計公司那樣辛苦。因此,在他的團隊中,每個月至少保證一萬以上的收入,工作也更輕松。談起自己的創業,張巖坦言,父母更希望他找份穩當的工作。但是,扭不過他的創業熱情,離開學校后,父母特意將家中的一樓騰出來給他做辦公室,8個小伙伴就一直在張巖家里辦公。搬入良鄉后,張巖表示,將從大學城直接接收實習生,給學生們提供鍛煉的平臺,同時開發自己的產品。
報告稱大學生網店創業帶動就業618萬人2015-07-29 08:54:00
青春在創業中燃燒 兩岸大學生攜手共話未來2015-07-28 16:50:00
訪大學生低碳設計創客工作坊:混編成組 融合創意2015-07-28 09:16:00
聚焦兩岸青年創客:價值在兩岸更多的交流合作中產生2015-07-25 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