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9 13:20:00 來源:成都日報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6月,《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正式發布。5月和6月,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先后兩次到成都調研創新創業工作,強調要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打造四川轉型升級發展新引擎,為我省“兩個跨越”挖掘新動能、開拓新空間。
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指出,打贏穩增長、抗下行的“阻擊戰”和調結構、促轉型的“升級戰”,需重點把握的五個方面之一,就是要以創新思維推動經濟工作,特別是要用好“加、減、乘、除”四法則調結構。“乘”,就是要推動倍增,突出強化創新驅動,深入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市創新創業工作座談會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加快構筑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奮力打造“創業之城、圓夢之都”。 營造“雙創”生態,釋放“雙創”紅利,成都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努力實現“成都創業、創業都成”,使“雙創”真正成為推動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引擎。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其定義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回顧本屆政府的施政軌跡,可以發現,“雙創”是從思考如何以政府“減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入手,積極應對國外、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主動轉變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總結以往成功創業創新經驗,明確新形勢下深化改革新目標的背景下,提出的施政新理念。
“雙創”是把握戰略機遇謀劃長遠發展的新引擎
從國際環境看,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之中,復蘇動力不足,地緣政治影響加重,不確定因素增多,推動增長、增加就業、調整結構成為國際社會共識。與此同時,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席卷而來。信息、能源、材料、醫藥、環保等領域的技術不斷取得激動人心的突破,催生了新的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其中蘊含的諸多革命性變化,將對國家競爭力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順應這一潮流,我國只有加快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才能扎實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搶占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階段,到了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如何實現提質增效升級,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本屆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雙創”的提出,不僅是應對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的當期手段,更是把握發展主動權和戰略機遇期,迎難而上的長遠戰略謀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主要依靠資源驅動、投資拉動、出口帶動實現高速增長。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資源能源負載過重,人口紅利、資源紅利和出口紅利大為減弱,以政府投資拉動增長的空間也越來越小。
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
新引擎的提出,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新路就在于鼓勵大眾創業,就在于鼓勵萬眾創新。創業可以解決就業,夯實保障就業的經濟發展底線;創新可以推動升級,謀求國際產業分工的更高位置。兩者一個立地,接地氣;一個頂天,求突破。“雙創”正是本屆政府主動轉變宏觀經濟調控思路和方式,從過去主要依靠資源驅動、投資拉動、出口帶動為主,轉變為當前主要依靠創業創新驅動為主的重要動力。
“雙創”是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和效率的新抓手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決定出臺后,在哪些重大領域,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貫徹落實,激發市場活力,無疑成為政府工作的一個重心。
作為政府,確保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其工作努力方向至少有四個,一是助力塑造眾多的市場參與主體;二是以制度創新保證市場充分競爭,提高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三是保障市場要素的跨地區自由流動;四是對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行為進行監督懲處。而市場活力的關鍵在于人,要發揮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創造活力,吸引和激勵更多人投身創新創業,讓人們在創業創新中不僅創造物質財富,而且也實現精神追求和人生價值。“雙創”的提出,無疑是本屆政府把握工作重心,更好地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和效率的核心抓手。
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政府必須嚴肅認真地進行自身改革,給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留出空間,搭好舞臺。要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通過“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把該放的放到位,把該給的給到位,把該管的管到位,堅決消除束縛市場主體手腳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創業興業開路、為企業發展松綁、為擴大就業助力,讓每一個有意愿有能力的創業創新者都有如魚得水的良好環境,讓“雙創”成為新時期政府以頂層性、系統性、針對性的制度和政策創新來保駕護航的嶄新目標。
“雙創”是過去30年創業創新經驗基礎上的新提升
過去,大學生往往謀求穩定的工作,但在今天,創業成為許多人的夢想。很多“80后”“90后”創業者擁有國際化視野和包容心,與“60后”“70后”差別很大。目前,在創新創業氛圍較為活躍的地區,已經涌現出新型創業孵化平臺。成都啟動“創業天府”計劃,從降低創業門檻、拓展創業空間、釋放創業紅利等方面,激發各類創業人才活力。武漢推出“青桐計劃”,由東湖自主創新示范區設立專項資金,對在光谷創新創業的大學生項目提供借款資助、房租補貼、貸款貼息和住房保障等扶持。
上述地區創業創新的成功經驗可以歸結為:一是打造開放式的創業生態系統,借助新技術手段聚合創新要素,匯聚創業力量。二是培育各具特色的新型孵化器,為科技創業者和創業企業提供高效、專業的服務。三是以公共財政為引導,探索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運作模式,支持發展“眾創空間”。四是培育創客文化,建立健全創業輔導指導制度,營造尊重創業、鼓勵創業的氛圍。
“雙創”的提出,正是政府在分析我國新一代與過去30年創業者的不同特質,總結以往國內各地區成功的創業創新經驗基礎上的凝練提升。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人工智能創業創新將大幅度提升人類發展進程2015-08-18 10:11:00
陳憲:優化支撐創業創新的生態系統2015-08-18 10:08:00
沒有創新的教師,何來創新的學生2015-08-18 09:24:00
英特爾大佬聊創業 大公司和創客可以創新互補2015-08-18 09:21:00
上海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指導意見背后折射出理念變化2015-08-18 09: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