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臺胞到東北創業 變廢為寶為黑土地增肥
中新網長春3月9日電 (高龍安)盡管出差帶來的疲憊感仍未消散,但65歲的林猷憲臉上卻滿是興奮。最近半個月,他馬不停蹄地奔走于吉林省各大農業區縣,萬昌、大安、洮南……趁著春季備耕的好時機,推廣出不少自己研制的有機微生物菌肥(簡稱“生物菌肥”)。
學農學出身的林猷憲,早年一直在臺灣做生物菌肥生意,在圈內已經較有名氣。2012年起,他多次到福建參加農業論壇,漸漸開始看好大陸的農業發展前景。2017年,臺商朋友邀請他到東北發展。“那是玉米、水稻、大豆的重要產區,做生物菌肥的企業又不多,創業會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2018年,林猷憲的第一家企業在內蒙古通遼成立。2019年和2020年,他又在吉林省成立兩家企業,將“農好康”定為企業名稱,“好康”取自閩南語,寓意“遇到好運”。
“東北非常重視黑土地保護,我們的生物菌肥能變廢為寶,用食品工業下腳料里的大豆蛋白、玉米淀粉,以及骨粉、羽毛粉等為生產原料,與化肥相比,它的優勢在于增加土壤有機質,達到保護黑土地的目的。”林猷憲說。
創業本身就是挑戰。讓林猷憲始料未及的是,之前一些成功經驗在東北有時行不通。“一是東北氣候冷,農作物生長周期長;二是多數農民更愿意使用化肥,認為‘化肥更有勁’。”
但他堅信,政府和農業專家都提倡使用有機肥保護黑土地,如果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講明白產品優勢,生物菌肥一定不愁賣。
過去四年,年過六旬的林猷憲比年輕人更有活力,足跡遍布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等地,一天走兩三萬步是常事。他先后建立了十坰試驗田,涉及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土豆等農作物。經專業機構評估,用生物菌肥的農作物產量不比化肥差,品質還有所提升。
今年春節,林猷憲選擇在吉林過年。一來是因新冠肺炎疫情;二來,讓他有更多時間跑市場、了解行情。從目前的市場反饋看,越來越多的農戶認可了他的生物菌肥。他希望,將來生物菌肥能夠漸漸替代化肥。
林猷憲說,他還有一個“小目標”——在吉林再建一家專門從事研發的企業。他想運用生物菌肥技術,讓水稻和玉米秸桿在不離田的前提下,直接轉化為肥料,“將大地變成‘有機肥工廠’,直接反哺東北的黑土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