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惠臺30條措施落地半年:臺胞擁有更多“獲得感”
“我既是高雄人,也是瓊海人。”5年前,“80后”臺灣小伙林瑞斌追隨父親的腳步來到海南,“在這里工作,除了文化語言相通,最重要的是,在這里我們不會感覺自己是外人”。
2018年12月,海南發布深化瓊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0條措施(簡稱“海南惠臺30條措施”)。半年多來,林瑞斌成為首位獲得海南青年五四獎章的臺胞。
林瑞斌告訴記者,1998年,父親林文柱來瓊創立大順農場。他后來也辭去高雄的工作來到海南,協助父親管理農場,更主要是看中海南機會多、發展空間大。
2014年起,林瑞斌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人民幣從臺灣和海外引進良種果樹及珍貴園林綠化樹苗花卉,進行本地化培育和改良。目前已有200多個品種供應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廣西、四川、云南、海南等地推廣種植。
“父親在這邊耕耘了21年,早已與當地人融為一體。我們有責任幫助回饋這里的每一個人,讓大家一起致富!绷秩鸨蟛粌H專注農業技術改良、提升,不斷引進農產新品種,還經常手把手到農民園地進行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在林瑞斌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前來購買樹苗,學習栽培技術。
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表示,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以及惠臺措施的發布,讓臺胞來瓊投資考察形成新一輪熱潮。
今年5月,投資8400萬美元的臺資企業康師傅飲料生產項目在海南澄邁縣建成投產。“只用一年多時間就建成投產了,效率非常高!笨祹煾悼毓捎邢薰救A南區董事周旭說,政府部門關注企業發展,及時幫助解決問題和困難。他們被海南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看好自貿區(港)建設前景。
兩岸青年創業就業迎來新機遇。作為海南首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基地”,?谔埑黔偱_小吃街成為臺灣青年集聚創業的一個縮影:百余米的長廊,匯聚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店面,其中臺灣小吃有10多家,形成一道獨特風景。
“大陸為臺胞提供了很多優惠,臺灣業者在這里能找到自己的大舞臺。”去年,臺胞陳媛跟丈夫、侄子進駐泰龍城賣臺灣名小吃“大腸包小腸”。她說自己已辦理臺灣居民居住證,享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便利,今年孩子從復旦大學研究生畢業,計劃在大陸選擇就業。
臺灣設計師許正章和海南籍妻子詹夏莉的事業也在海南實現新的發展。夫妻倆舉家從臺灣遷回海南之后,詹夏莉利用在臺灣學習的烘焙技術,經營起“愛情烘焙坊”“愛情廚房”便民餐車項目;丈夫則協助?谑姓O計、策劃夜市經濟體,將臺灣夜市理念融入?谝故懈脑熘!盎菖_措施的實施,讓我們在海南工作生活有更多的獲得感!闭蚕睦蛘f,目前他們正在“試水”跨境電商。
據悉,目前累計在海南注冊的臺資企業1900多家,涉及農業、工業、服務業等領域。醫療健康、現代農業、互聯網科技、文創產業成臺商投資海南的重點領域,越來越多臺灣專業技術人員在海南省企事業單位工作。海南大學已引進5位臺灣籍學術帶頭人,在海航工作的臺灣籍空乘人員達130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