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酒泉10月30日電(記者李宣良、白瑞雪、黎云)就在神舟八號在發射架上靜靜地等待升空之時,不遠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總裝測試廠房內,另一型號衛星已經開始發射前的調試工作!斑@是我們工作的常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說,“我們已由前幾年的階段性密集發射進入到常態化密集發射狀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忙碌景象,是中國航天領域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然而,高密度的發射,也給航天系統各部門帶來了挑戰和壓力。
2010年,中國完成了15枚火箭、20顆衛星的發射任務,總發射量僅次于俄羅斯,與美國并列世界第二!敖衲晡覀円瓿20箭、25星的發射,應該還是世界第二!敝袊教炜萍技瘓F副總經理袁家軍說,這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真正進入了高密度研制和發射階段。
“是否完全有能力應對高密度發射?這是一個艱巨的過程,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痹臆娬J為,“這要求我們能力必須與需求相適應,同時,高密度發射反過來也促進我們能力的提升!
在袁家軍看來,高密度發射至少要求大幅度提高航天產品成熟度、提高科研和生產能力、提高航天隊伍能力。其中,提高產品成熟度是重要一環。比如,執行此次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火箭,都實現了小批量生產,由原來的實驗室生產轉入到工業化生產階段。
作為我國三大衛星發射基地之一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承擔了我國衛星發射總量中的很大一部分。在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看來,“我們每天發射衛星,就如同電視機工廠每天生產電視機一樣,這很正常,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酒泉衛星中心今年除了發射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外,還將發射8顆衛星!芭c世界一些著名航天發射場比,我們發射的密度還不算高!贝藜”硎荆陙,發射中心從組織指揮模式、設施設備、人員素質到各項保障,都針對任務的發展變化有了大幅提升,完全能夠適應常態化高密度發射。
發射的衛星越多,測控和在軌管理的難度也越大。在這次交會對接任務中,測控系統首次實現了由樹狀結構向網狀結構的全面轉移。通過運用IP技術,構建了全新的扁平化測控體系,從而形成了一個“永遠在線的測控中心”!≥d人航天工程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表示,“這一系統投入使用后,我們就可以零準備時間地同時適應多任務!
“我們在航天領域是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不能說達到了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只能說,在某個方面,有我們自己的特點!贝藜≌f,“高密度發射,盡管我們航天人很累、很辛苦,但為了盡快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