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緣,兩岸情”西安理工大學營員心得(二)
西安理工大學 李源
時屬七月,深夜幽濃。思緒萬千,有感而言。遙星宇而全不見,提筆書恐意難現。真情滿腹,感相處時友情歲月;恨晚離別,嘆終將是曲盡人散。
仲夏酷暑連天,長安城畔結緣。紅顏知己,一見如故。初次相見,恰如舊友逢迎;低語寒暄,猶似久別重逢。以字相約,翰墨飄香。笑盈盈兩岸共舉,喜洋洋歡聚一堂。惠而好我,攜手同游。思憶秦漢,夢回大唐。石碑昨是無痕,風雨今又添在。尊尊兵俑佇地宮,抔抔黃土立高臺。雄渾壯闊,心生敬畏。遙想當年,始皇揮劍統中原;回望今朝,炎黃血脈古風存。 黃帝陵,無字碑。長相思,恨水流。山河依舊,大江東流。斯人已逝,無畏后世言說;英靈萬古,任憑世事滄桑。
同懷古,共神傷。且珍惜,舉杯暢。良宵苦短,明朝是他鄉客;相見時難,月圓時幾人還。經久年,再回首。千里相隔,難斷友誼綿長;兩岸守望,不舍真情久長。
西安理工大學 任琨
丙申年夏月由國家語委和臺灣中華文化總會牽頭,第三屆兩岸大學生漢字書法藝術交流夏令營在各方努力下終于成行,兩岸十余所高校的百余名師生相聚古都西安。我很榮幸入選夏令營營員,和大陸同學一道,與臺灣同胞一起交流學習。短暫的一周交流活動,我進一步了解到了我們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字使用方式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受益匪淺。
夏令營舉辦了見面會、開營式、書法講座、營員作品展、祭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院及書院門、筆會交流等活動。活動中,我和臺灣同胞、陜西師范大學同學交流書法藝術、地域環境、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內容,不僅結識了很多摯友,還拓寬了視野,提升了人文素養。我非常感謝此次活動!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全體營員歡聚一堂,夏令營以歡快的聯歡會完美謝幕。期待兩岸開展更多的交流合作,求同存異,進一步增進理解認同、加強互通互信、便捷兩岸民眾交流,共同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
西安理工大學 郭堃兒
讀書識字始,方為文化人。陌生到熟悉,生澀到不舍,為期一周的兩岸漢字書法交流夏令營就這樣結束了。
在歷史積淀中傳承書法,在彌足珍貴的日子里互相照顧,不知不覺,已到了最后一天,惜別惺惺,未醉先悲。仍然記得,夏令營第二天秦始皇陵祭祖,在贈予書法長卷時,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兩岸心脈相承受。同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這就是文化認同與歷史認同。參觀碑林,駐足張旭的肚痛貼、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聽同行同學口傳心授,夜游大唐不夜城,在宛如大唐盛世的繁華下體味古都長安的厚重,凡此種種都讓我倍受感動。
在書法上,原先我只是喜歡規矩感性的行楷;在交流中,我竟也喜歡上了行草,喜歡上了后現代的書法,狂放,荒誕意味的解體變形,讓我覺得自己的性格也可以變的可塑。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轉軸筆法,各種各樣的用筆技巧,對我來講,收獲頗豐也頗感壓力。一直都需要太多太多的錘煉。后悔自己沒有認真去寫字。在古代書法是日常書寫,可現代卻不是,是需要砸上大把大把的時間去習書,日常身份與書寫身份的分裂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我們,但我發現,這些并不能阻擋狂熱者的熱忱,所以,要努力做個愛字的人。再者純粹形式的傾向對我們也是有害的,觀字寫字不該只研其表。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寫得再好看,書寫的態度,人格的完滿,也異常重要。一定要不忘做一個德藝雙馨的人才好。
行客別時心。最恨離別,也最羨離別。也許距離與時間才是鑒證感情深淺的的最佳法寶,感謝相遇,宴遇有時,交流無盡,有緣自會。
西安理工大學 李超飛
很榮幸我參加了“2016兩岸大學生漢字書法藝術交流夏令營”,此次活動中收獲良多。
十一日晚七點,我們翹首以盼的臺灣同學如期而至,大家稍作修整便開始了全體營員見面會。我們競選營長,互贈禮物,大家很快熟絡了起來。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們共同聆聽了西安理工大學書畫院院長馬西平老師,陜西師范大學胡慶恩老師和李繼凱老師漢字書法講座,受益匪淺。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古典與現代相嵌合的國際化城市。這次的夏令營活動中,我們一起游曲江,祭始祖,觀秦俑,讀碑林,食回坊,登乾陵,戲袁村,也穿插著形式多樣的書法創作活動,能及時將學友們游樂長安所感在書法中表達。不知不覺,已然看盡長安花,記憶緩緩積淀,錙銖雕琢,清晰了過程,加固了友情。
日后,在這喧囂的時光中,驀然回首,這段往事,將不會遺忘,不會潰散,在一片纏綿的細雨間,在一首滄桑的民謠里,繼續追尋,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