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探尋巴蜀文化 展示上百件濃園文創作品
杯中有李白的“松花春水杯”,三星堆銅人頭像造型茶壺、旅游紀念幣搖錢樹……臺灣學子在文創領域的創意,在四川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8月28日,“2019濃園探尋巴蜀文化研學活動”(以下簡稱研學營)成果發布會在成都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B區天藝村舉行。該研學營活動是即將舉辦的2019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研、賽、獎、展”系列活動的重要分項活動。
今年7月底,來自臺灣多所高校的20余名師生來川與四川大學生一同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研習營。活動期間,臺灣師生們在博物館感受古蜀人民的智慧和他們生活的記憶;在春熙路、太古里等地感受成都的繁榮與科技的發達;在綿陽、平武、梓潼、江油等地感受以文昌文化為代表的人文風情。在研學過程中,兩岸青年現場交流探索、互動創作,進行在地性探討及創新,通過深度了解挖掘在地文化,把實驗性思考轉化為了實用性文創產品。
研學營臺灣學生代表陳佳穎說,這里是一個很適合創作的地方,可以讓人靜下心來創作和交流。創作過程雖然艱辛,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解決問題和戰勝挫折的方法,還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四川朋友。
“建筑可以讓城市變大,但文化能讓城市變偉大。”僑光科技大學副教授李世珍在現場說,成都是一個很有潛力的都市,他在成都看到了不一樣的城市風貌。這次創作過程有淚水、汗水,更有收獲。正是這樣的過程,臺灣學生才對這次在川經歷更加難以忘懷。
成果發布會上,臺灣學生們都表示在巴蜀文化研學營收獲良多,不僅有加深了友誼,在磨煉中提高了自己,更創作出了實實在在的作品。臺灣學生黃弘志說,自己設計的“松花春水杯”創意取自元代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中的“松花釀酒,春水煎茶”,這個作品是茶杯也是酒杯,體現了四川茶酒文化和四川人的熱情好客。
濃園創客發展中心主任謝柏園來自臺灣,已在川扎根多年。他表示,邀請臺灣高校學子參加 “2019濃園探尋巴蜀文化研學活動”,一方面希望借助當代臺灣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和創新思維,將天府文化、文昌文化融入到文創作品中,創造出有商業價值的文創作品,另一方面希望以文創為橋梁,進一步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融合、增進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