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在福州:閨蜜攜手“打”天下
新華社福州4月16日電(記者許雪毅)“今天超熱鬧,場上站滿滿”“認真的教練們,下課了,還繼續幫學生加強”……陳燕亭的微信朋友圈里,記載了她和閨蜜在福州教孩子們學跆拳道的點點滴滴。
1988年出生的陳燕亭在臺灣已是資深的跆拳道教練,練習跆拳道16年,其中教學14年,帶過的學生上千人,月薪從不足5000元新臺幣(相當于1000多元人民幣)漲到10萬元新臺幣(相當于2萬元多人民幣)。她手下有六七個助理教練,每天15:00到臺北的道館,16:00到學校教社團,17:30回到道館,20:30下班。
“在臺灣,日子過得很舒服,但沒法實現擁有自己道館的夢想。”陳燕亭說,臺灣人口出生率下降,而跆拳道館數量不少,僅臺北市就有100多家,市場高度飽和,想開一家自己的道館一直未能如愿,“餅就這么大,沒辦法”。
2017年6月,陳燕亭接受籌備時期的“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邀請,來福州參加交流活動。她發現,這里廣場很大,人流如織,好多人都帶著孩子。“人潮就是市場!”心動之余,她又擔心:“大陸有市場,可我并不熟悉。”
為了“試水溫”,當年9月陳燕亭帶著10多個孩子來福州參加臺灣文創周,表演跆拳道。她注意到觀眾里有好多孩子身著跆拳道服裝。表演結束后,有家長跑過來問他們是哪個道館的,準備給孩子報名。
在“閩臺家園”的鼓勵下,陳燕亭2018年1月來到福州創業。白手起家不容易,一直到當年3月,她才收了3位學生,一時產生了挫折感:“在臺北跆拳道圈子里我有知名度,而這里一切從零開始。”
陳燕亭相信“自強”,她給道館取的名字就是“自強跆拳道館”。小時候她身體特別差,腿被撞過后經常疼,媽媽說要不然去練練體育吧,她于是加入了學校的跆拳道社團,最終在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完成了相關學業。長期的體育教學讓這個短發女子變得堅韌。“既然來到新環境,就要努力適應,打拼得風風光光。”她說。
調整好心態,陳燕亭專注于提高教學質量,積累好口碑。事業漸漸打開了局面。當年5月學生增加到10多位,暑假時學生已有20多位。短短一年多,道館已有約50名學生。對于事業的發展速度,陳燕亭很自豪。
同樣改變人生軌跡的還有陳燕亭的同學兼閨蜜張雅雯。會計專業畢業的張雅雯從小就是個“乖乖女”,畢業后按照媽媽的設想,一門心思想考公務員。備考念書使人發胖,她被陳燕亭拉去練跆拳道,后來在道館里兼做行政工作。
受到閨蜜“登陸”創業的鼓舞,這個比陳燕亭小一歲的女孩子決定一起來大陸闖蕩。但媽媽這一關不好過。直到張雅雯飛來大陸前一天,媽媽還在苦口婆心勸說:“真的要去大陸嗎?在臺北好好地工作不行嗎?”而在大陸臺企任職的爸爸支持女兒的決定。在深圳和天津的工作經歷,使他贊成“年輕人應該到大陸開拓視野”。
赤手空拳打拼一年多,道館已能收支平衡,還被福建省跆拳道協會接納為正式會員,這讓陳燕亭倍感驕傲。她希望2019年道館能擴大規模,設立分館。
今年春節期間,陳燕亭回到臺灣與朋友們分享大陸創業心得,想要“招兵買馬”。一位1997年出生的女孩子“應聲而來”。4月10日,陳燕亭在微信朋友圈里“播報”:“歡迎謝教練的到來,讓道館更加有活力。”
一些臺灣跆拳道教練也表示,今年想帶學生來福州交流。“多多益善!”陳燕亭說,“大陸市場很大,不怕臺灣教練來得多。”
閨蜜二人的“登陸”打拼得到家人認可,“親友團”說好今年來福州“探班”。“福州和臺灣很近,我坐飛機一個半小時就到臺北。”陳燕亭說,“爸爸從南部云林坐大巴到臺北還要4小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