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訪臺胞進臺企 用腳“走出”好建議
中新社福州2月15日電 題: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梁志強:訪臺胞進臺企 用腳“走出”好建議
中新社記者 龍敏
春節剛過,梁志強就接到臺胞尋求司法幫助的救助信息。這位曾經當過法官的臺籍全國人大代表,又開始忙碌起來。
1962年3月出生的梁志強,是臺灣苗栗人。近日,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服務臺胞,自己常年“在線”。
作為現任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他告訴記者,福建省臺聯是民眾團體,是“福建臺胞之家”,為定居在福建的臺胞、在閩投資興業的臺商和在閩就讀的臺生提供必要的幫助,為政府和臺胞之間鋪架一道溝通的橋梁。
在2013年出任福建省臺聯副會長前,他曾是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涉臺灣地區司法事務辦公室主任、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審判員。
從法院到臺聯,梁志強坦言這種角色轉換有許多“不習慣”。他說,當法官主要從事案件審理,偶爾會接觸到涉臺司法案件。“首先要改掉法官這個職業通常的嚴肅,服務臺胞要學會微笑,讓臺胞感受到親切感。”
梁志強是臺胞二代。他的父親是臺灣苗栗的客家人,1947年來到大陸,后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轉業后在福建漳州定居。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梁志強說,每每見到臺灣同胞,就能迅速拉近雙方距離。
“作為距離臺灣民眾最‘近’的全國人大代表,我有責任將臺灣最基層民眾的聲音帶到人民大會堂,帶到全國兩會的會場上。”因此,梁志強經常訪臺胞、進臺企,“一年見了近千人次。”
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梁志強將目光投向在大陸創業的臺灣基層青年,建議各級政府應制定鼓勵臺灣青年到大陸先就業再創業的政策。
“這是用腳走出來的問題。”正是走訪了多名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后,梁志強發現,臺灣青年一到大陸就立即創業很容易遭遇“水土不服”,一缺資源,二不適應環境。他認為,臺灣青年先就業,有助于積累資源適應環境,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走訪,梁志強今年聚焦“兩岸婚姻”,關注起“陸配”群體。統計數據顯示,在臺“陸配”已有近40萬人。
梁志強說,保障“陸配”權益、幫助“陸配”發展,“娘家人”不能缺位,應予以關注并出臺幫扶政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