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7日的“習馬會”,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假如說對未來有什么期待的話,我更希望是兩岸一家親。”
祖籍山東聊城的王國安,1992年第一次來大陸考察,2001年起開始在大陸投資。從早先的投資教育,到后來逐漸涉足品牌代理、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等,其間兩岸政策的變化、兩岸關系的發展,作為親歷者的他頗有點“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感觸。
如果說2005年連戰的大陸之行是“破冰之旅”的話,王國安更愿意將這次的“習馬會”看成是一次“融冰之旅”,“融的是什么,融化一切的就是感情”。
他說:“過去,臺灣很多人對大陸有不同的說法,認為大陸對臺灣不是真心,我覺得這種說法可以冰釋。為什么這么說,你看‘習馬會’,那是一個多么大的轉變,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肯定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
“橋梁已經搭好,就看后面的人愿不愿意大踏步地走,去過這座橋梁,”身為上海臺商圈子里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上海市臺協第八屆會長、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政宏也對中新社記者開誠布公地談及對此次“習馬會”的看法。
作為兩岸和平紅利最直接的受益者,李政宏開門見山地對“習馬會”保持一種樂見其成的積極態度,并稱之為“里程碑”。
當然,李政宏認為,“習馬會”的象征意義可能會大于實質意義,“一來大家第一次見面的時間不會太長,二來總要先有個開始,雖然說期待不敢有太多,不過無可厚非的是,這絕對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刻”。
李政宏說,和平協商是解決爭議最好的方法,今天兩岸會見是一家親,雖然總有一些方面存在差異,或者一些歧見,但如果能夠透過最高領導人的交流,使之成為常態化,我想對于以后深化兩岸經貿的交流也好,或者其他更深入的文化交流也好,都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作為在滬臺商,李政宏最大的心愿就是“習馬會”能夠給在這邊發展的臺商有一個穩定的、更為持久的和期待的兩岸關系,“這永遠都是我們最期待,也是我們在這邊發展最好的基礎”。
上海大唐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怡憲用“終于盼到這一天的會面”來形容此刻的心情。他坦言最初聞訊時確有驚訝,“覺得這個事情來得也比較突然”,不過他也說,“當然這符合我們的期許,也是對兩岸的交流或交往,到現在為止更進一步的里程碑,在大陸的臺商有種非常興奮的感覺”。
李怡憲家中的祖孫四代可謂見證了大陸經濟的騰飛。李怡憲的爺爺創業在上海,父親在此出生,而他的事業同樣在這里,他的女兒更在上海接受啟蒙教育,毫不夸張地說,李怡憲全家人見證了上海的發展。
因此,李怡憲也對未來在大陸的發展信心滿滿,“我相信,此次‘習馬會’后,兩岸的交流會更上一層樓,至少在一些意識形態上或者一些分歧上,有了一個直接溝通的渠道,”他說,“有一些事情,我們某一些層級的官員沒有辦法替代兩岸領導人之間的直接對話,現在這樣更容易達成民眾的期許。”
而說到對未來的期待,面對正在轉型升級的臺商,李怡憲則認為,首先最希望的自然是金融開放,“因為臺商轉型升級需要大量資金,所以希望兩岸對金融方面持比較開放的態度”;其次就是所謂的臺商“國民待遇”問題,“比如在買房的限制,或者醫療、就學或保險,希望享受居民待遇,當然這一塊希望未來會更符合臺商的需求”;第三是希望兩岸經濟,包括服貿協定能盡快通過,能讓兩岸在經濟上有更好的競爭力,能在經濟和生活上對臺商有更多支持。(完)
[ 責任編輯:李寧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寧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