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馬英九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后敲定,臺灣由陸委會向國臺辦提出參與亞投行的意向書。
對此,原本持觀望態度的民進黨,找到“程序黑箱作業”的切入點,質疑并批判馬英九“一人做主、黑箱決策”,強烈要求馬“政府”必須依循重大“對外事務”決策體系,就加入亞投行先提出完整方案與評估報告,與社會充分溝通、形成內部共識,并接受“立院”的監督。
實際上,要不要加入,是臺灣的意愿積不積極的問題;用什么名義加入,也要視到時候參與談判的創始成員最后擬定的章程而定;提交參與意向書的臺灣,屆時是否愿意完成簽署加入,是臺灣自己的選擇與判斷問題。
目前,這個階段確實沒有民進黨所謂的“黑箱作業”問題。充其量也只是行政決策的內部評估作業妥不妥當,社會溝通的行政聽證作業程序完備與否的問題,根本還沒到“立院”監督的作業階段。
臺灣要不要加入亞投行?加入亞投行的政經利益與潛在風險到底如何?的確需要更加縝密的評估與內部推演。民進黨如果能對加入亞投行的利弊得失與政經影響沖擊提出評估報告,不僅能夠更有力量督促馬“政府”的談判作業,同時也可以讓外界了解民進黨真的不會“逢中必反”,自外于區域組織的參與。
已經著手布局準備執政的民進黨,不能繼續停留在批評、質疑的政治階段,只扮演反對黨的政治角色,更該負起政治責任務實看待加入亞投行的正面效益與政治聯動效應,對于化解民、共政治對立僵局與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局,絕對是有相當正面的幫助。
民進黨是該站在政治戰略的兩岸發展格局,好好想一想是否藉此政治爭議事件展現處理兩岸事務能力的政治能耐了。這才是民進黨該有的政治作為。(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陳淞山)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