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災害史年會暨“華南災荒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6日在廣州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會上發布了包括“災荒與社會變遷”、“災害發生的成因、預測與防治”兩大專題的論文集,中國內地與臺灣專家共同研討中國災荒。
臺灣中央研究院科學史委員會委員劉昭民在會上發布了學術報告《臺灣400年來大水災之分析》。他的報告分清代、日據時代、近60余年來三個時期分析了臺灣地區的大水災記錄,認為臺灣400年來之大洪澇水災出現的年限并無規律性和周期性,但絕大多數和臺灣近海之臺風活動有關。
據劉昭民分析,臺灣大水災都源自特大暴雨,且與地形有關。綜上所述,臺灣有西北臺風所帶來的大暴雨和大水災、夏季臺風過后引起引進旺盛西南流使臺灣中南部地區產生大暴雨和大水災、秋末冬初臺風環流和東北季風共伴引起的大暴雨。
此外,華南農業大學林業經濟研究中心高嵐教授從林業角度分析了近年的華南災荒情況。她說,林業災荒主要有臺風、泥石、冰雪、有害生物入侵、火災等,其中,近年研究中,不僅是華南地區,乃至全國而言,99%的森林火災屬人為原因。華南近年火災總體次數減少,成災面積受到控制;但病蟲害災害方面,由于生態系統的干擾,災荒情況不佳。
高嵐教授建議,兩岸學者應進行多些交流,這樣對預防災荒有好處。
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副秘書長高建國研究員向記者透露,該大會今后或考慮安排在臺灣舉辦,共同努力推動中國災害史研究的發展。(楊薇 張乾鑠 呂劍紅)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