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6日,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姚堅發布新聞并回答記者提問。實錄如下:
3月1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介紹情況。 當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就國內貿易、吸收外資、境外投資等內容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姚堅:各位新聞界朋友們,大家早上好!“兩會”剛剛結束,在“兩會”期間,大家對商務部的工作做了大量的宣傳報道,在此我代表商務部新聞辦公室感謝大家所作的工作。今天的例行新聞發布會,我首先介紹四個方面的情況:
一、關于今年1-2月國內市場消費情況。
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80.4億元,同比增長15.2%,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個百分點。考慮到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2個百分點。因此,如果剔除價格的因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實際增速還是比較快的。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結構看:農村消費同比增長了17%,比城市消費快2.6個百分點。生活必需品需求穩定,耐用消費品增速有所回落,通訊器材同比下降了9.2%,汽車和家電類同比分別增長了9.3%和2.7%,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4.5%、24.5%、16.1%。
擴大消費需求是當前應對危機、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商務部門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國內消費持續增長。一是大力發展城市社區商業,各地積極推進城市商業,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商業設施建設,推進小城鎮商業中心建設,加強社區標準化菜市場的改造和建設,完善舊貨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鼓勵循環消費。二是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啟動新一輪農村市場開發,我們已經在全國建26萬家“萬村千鄉”農家店的基礎上,今年決定準備再新建15萬家。同時要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升級和改造,全面推進家電下鄉,搞好農超對接,完善農村商業信息服務網絡。三是促進內外貿融合,豐富國內市場。針對國內消費者對產品差異化和個性化的要求,部分省市引導出口企業及產品轉為內銷,促進國內消費增長。四是沿海城市積極發展現代商業,加強金融服務,擴大信用消費,促進城市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一部分城市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當前形勢,發放了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券。五是優化商業環境,各省市積極推動商業企業搞好重點節慶活動,部分省市積極落實對商業企業和工業用電同價政策,加快冷鏈運輸和倉儲建設,推動食品安全消費,搞好商業誠信建設。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對國民經濟和商品市場的影響仍有加劇的可能,擴大消費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和考驗。商務部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切實加強政策協調、項目落實、資金監管和輿論引導,進一步挖掘農村消費,便利城市消費,提升服務消費,培育消費熱點,改善消費環境,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保障商品市場平穩較快增長。
二、關于今年1-2月全國吸收外資的情況。
今年1-2月,全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33.74億美元,同比下降26.23%;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761家,同比下降36.85%。2月份當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65家,同比下降13%;2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33億美元,同比下降15.81%。與1月份(分別下降48.73%、32.67%)相比,降幅速度有所放緩。
當前國際直接投資明顯放緩,根據聯合國統計,2008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銳減了21%,預計2009年還會下降30%左右。這會對我國吸收外商投資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對于外商直接投資仍然具有比較強的吸引力,根據2008年聯合國貿發會議的調查,穩定的經濟增長、龐大的國內市場、低成本勞動力以及市場開放等因素,使中國繼續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美中全國貿易委員會最近一次調查顯示,受訪企業中88%在華盈利,81%在華盈利水平高于或等于全球利潤率,85%將中國作為公司海外業務首選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穩定出口的政策措施,將進一步提振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我國吸收外資也將保持穩定增長。
三、關于商務部將發布實施《境外投資管理辦法》。
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發展較快,2008年,全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達到了521.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6.7%。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66億美元,同比增長39.4%,新簽合同額1046億美元,同比增長34.8%。今年1-2月份,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79.6億美元,同比增長24.8%。
近年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對外投資能力正在不斷增強,由傳統的綠地投資向跨國并購、參股和境外上市等多種形式擴展,投資的領域也由一般的加工制造業向資源開發、制造研發等眾多領域轉變,地域已經從發達國家和地區向發展中國家地區拓展。二是對外承包工程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國企業承接重大項目數量在不斷增加。目前最大在建項目金額達到60多億美元,領域已經從勞動力密集的房建、筑路等擴展到電力、冶金、石化、通訊等資金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工程總承包已成為業務主流,我國企業也開始以國際通行的PMC(項目管理承包)和BOT(建設-運營-移交)等方式,承接國際市場大型項目。
實踐證明,對外投資合作為穩定外需、擴大內需發揮了積極作用。首先是拉動出口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帶動國內設備及原材料出口,也拉動了國內就業。二是增加了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由以往出口產品變為輸出資金、技術、商品和管理。三是在貿易順差較大的情況下,擴大對外投資,有利于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進一步擴大對外投資,對促進經濟增長意義重大。商務部最近制定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將進一步改革境外投資管理體制,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大力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與現行規定相比,新《辦法》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是下放核準權限。《辦法》規定,商務部僅保留對少數重大、敏感的境外投資的核準權限,包括1億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資、特定國別的對外投資等。以2008年核準申請件數估算,將有85%左右的境外投資核準事項今后將交由省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負責。
二是簡化核準程序。《辦法》規定,對于絕大部分境外投資企業只需遞交一張申請表,即可在3個工作日內獲得《企業境外投資證書》。
三是突出管理重點。《辦法》規定,商務主管部門主要對是否影響雙邊政治和經貿關系、是否損害國家經濟安全、是否違反國際義務、是否存在惡性競爭等企業的境外投資進行核準。境外投資經濟技術可行性由企業自行負責。
四是強化引導服務。《辦法》規定,商務部門要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引導、促進和服務工作,發布《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建設“對外投資與合作信息服務系統”,駐外經商機構及時提供咨詢和信息服務。建立和完善多雙邊經貿合作機制等。利用多雙邊經貿磋商機制或投資促進工作機制,促進對外投資,與有關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促進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加強政府間溝通交流,創造良好國際環境。
五是提出行為規范。《辦法》規定,企業應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承擔社會責任,依據自身條件、能力和東道國投資環境,積極穩妥開展境外投資。
《辦法》體現了便利化、管理和服務相結合以及權責一致的原則。今后,商務部將繼續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完善《辦法》內容,不斷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支持企業更加積極穩妥地走出去。
四、關于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
黨的十七大正式提出我國要“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在剛剛結束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目前,我國與31個國家和地區進行14個自由貿易區談判、商簽和聯合研究工作。其中已經有7個自貿協定生效實施了,包括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的經貿關系安排,與東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蘭、新加坡的自貿協定。這7個自貿協定的實施效果良好,涵蓋了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0%左右,近5000億美元。通過相互降低和取消關稅,進一步開放服務和投資領域,實現了我國與有關國家和地區間的互利共贏。例如,通過建設中國和東盟自貿區,從今年1月1日起,雙方已經有超過60%的產品實現了零關稅。到2010年1月1日,雙方將有90%以上的產品實現零關稅。
在當前背景下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對于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共克時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2009年,商務部將按照國務院的總體部署,積極推進自貿區建設,繼續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為我國的發展贏得更加廣闊的市場和空間,促進對外貿易的穩定發展,遏制貿易保護主義,力爭取得重要進展,促進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
我國自貿區談判工作主要進展情況包括:
亞洲:擴大內地對香港、澳門開放,簽署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及5個補充協議;與東盟簽署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和《服務貿易協議》,完成投資談判;與巴基斯坦簽署《自貿協定》和《服務貿易協定》;與新加坡簽署《自貿協定》;推進與海灣合作委員會(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阿曼、卡塔爾和巴林6國)的自貿談判;
拉美:與智利簽署《自貿協定》和《自貿區服務貿易協定》,正開展投資談判;與秘魯結束自貿談判;推進與哥斯達黎加的自貿談判;
南太平洋地區:與新西蘭簽署《自貿協定》;推進與澳大利亞的自貿談判;
歐洲:推進與冰島、挪威的自貿談判;
非洲:與南部非洲關稅同盟啟動了自貿談判。
此外,完成了與印度的區域貿易安排聯合研究,正在開展與韓國的自貿區聯合研究,還在推進《亞太貿易協定》第四輪談判,2009年下半年將啟動與瑞士的自貿區聯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