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題:“代秒族”頻現,是網購幫手還是變相“黃牛”?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陽娜 張璇
隨著“雙11”臨近,各大電商平臺早早發力,陸續推出“秒殺”“秒搶”等促銷活動。近年來,“雙11”等不斷流行的網絡促銷節催生了一批“代秒族”“代拍客”。這種專門替網絡消費者進行搶購的服務是否合理?會不會影響網絡購物公平?會否造成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代秒族”:一張優惠券賺50元
“雙11”又要來了,不少網購達人早已把“購物車”裝滿,只等著11月11日凌晨那一刻開始搶購。實際上,如今“雙11”的戰線被拉得更長,淘寶、京東、亞馬遜等多家電商平臺早已陸續推出了贈優惠券、秒搶等相關活動。
上了一天班已沒有足夠精力在半夜守著電腦搶單,但又不想錯過這么好的促銷機會,怎么辦?適應這一需求,電商平臺上涌現了一些“代秒族”“秒殺客”,專門提供秒搶服務。
24歲的吳先生就是代秒族一員。他是一名在校學生,今年通過“代秒”優惠券,以50元價格賣出4張京東滿減300元的優惠券,賺了200元。
吳先生告訴記者,一次無意間在網絡上看到有消費者在收優惠券,就萌生了“代秒”優惠券的念頭,并在嘗到甜頭后專門開了兩個帳戶用于搶優惠券。
吳先生說,實際上一張券賣50元不算低,但照樣有人收。因為對于這些買家來說,用優惠券可以減300元,他們還相當于“賺”了250元。
對此,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在讀博士徐超說,不少平臺發放優惠券的時間不合理,又是限量發放,的確存在市場需求。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