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戴海飛蝸居“蛋屋”門打開著,經(jīng)媒體報道后,他已無法在此處安居。
12月3日下午,戴海飛的“蛋屋”里顯示溫度為5.5℃,濕度為37%。
12月3日,北京海淀區(qū)成府路268號大院,戴海飛的辦公室,擺滿了各種模型和設計圖紙。他手里拿著的就是“蛋屋”的研究模型。
12月3日晚上,北京海淀區(qū)成府路268號大院。
戴海飛站在“蛋屋”邊,顯得很疲憊。
他的房子馬上就要拆了。不,嚴格來說,是他的“蛋屋”要搬走了。在媒體關注、社會關注、城管關注之后,這名剛從湖南城市學院畢業(yè)加入北漂族的邵陽小伙,失去了一個并不溫暖但屬于自己的家。他要重新尋找棲身之地。在這個呵氣成冰的夜晚,這個憑他父母的收入“可能要兩三百年時間”才能買得起房的城市。
“以父母的收入,買套房起碼要兩三百年”
3日下午,成府路268號大院,戴海飛“蛋屋”大門敞開。
顯然,房間里已經(jīng)被人“蹂躪”——木地板上,踩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腳印,床上,被子攤開,大多數(shù)來訪者,都想嘗嘗坐上“蛋床”的滋味。
粉絲們熱情高漲,希望和偶像見個面、聊一聊。媒體也希望能采訪他。但是,戴海飛不愿露面,躲在4米外的辦公樓里。他說,只希望這個事情快點冷下去。
24歲年紀,一張娃娃臉,讓他顯得比實際年齡更小。一夜成名,他似乎很不習慣,眼圈有點黑,掩飾不住疲倦。
“不想蟻居在城市偏遠的角落,不想把辛辛苦苦掙來的工資給了房東,不想每天花兩三個小時用在擠公交車上,但,在高房價的現(xiàn)實面前,所有的希望全都落空了。”戴海飛“造蛋”,源自一個簡單的理想,“我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不必太大,能遮風避雨就行”。
幸運的是,他有這個條件,也趕上了機遇。
他在大學里學的是建筑學。去年,他到北京這家公司實習,參與了一個叫做“城市下的蛋”的作品設計,這個設計,主題是為流動人口服務。他當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畢業(yè)后,自己不就成流動人口了嗎?這個設計,用在自己身上挺合適。
今年7月,面臨畢業(yè),戴海飛將想法告訴給了專業(yè)老師湯斗斗。湯老師很支持:一個建筑學專業(yè)的應屆生,靠自己動手解決住房問題,想法不錯。于是,他從工作室調配了幾名學生,幫戴海飛一起造蛋。至于這顆蛋怎樣造,會造成什么樣子,湯老師沒有介入,當時,他去了西藏。
兩個月后,蛋造出來了,鋼架結構,主體材料是益陽當?shù)乇椴忌揭暗闹褡印蠋熁氐揭骊枺吹竭@個基本完工的蛋:“具體操作還是有些創(chuàng)意的。純手工制作,并不容易,正因為是純手工,所以,技術上并不成熟。可能,正是這種不成熟帶來的草根味道,才是它吸引公眾眼球的關鍵。”
戴海飛正式開始上班了。他租了輛卡車,帶上“房子”,前往北京,并將“房子”安置在公司所在地大院里。——這間“房子”,制造花費6000多元,運輸3000多元,總計大約1萬元。
他說,父母很想幫他買房,但是,父親在建筑工地干活,母親是一家公司的清潔工,“以他們的工資水平,在北京買套房,起碼得兩三百年”。他曾勸父母辭工,但他們不愿意,總是說要存錢幫兒子買房娶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