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持有農地并享有農保的民眾中,不少是假農民,根本從未耕過地,遇農會人員調查,全靠花錢請人耕地。(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11月8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臺當局“行政院”打算提高請領老農津貼門檻,以免太多假農民吃農保。這反讓許多人想搶搭農保末班車,“農保地”中介業者最近的詢問件數暴增近三成,“假農民”熱潮再現。
中介買賣“農保地”的陳先生說,企業主、退休人士想買地當“休閑農夫”的最多,也有公務員想為配偶取得農保資格,將來月領老農年金。目前參加農保半年,滿65歲即可月領7000元(新臺幣,下同)老農津貼。
把關松散 多未實地查核
“投保門坎低,農會未實地查核是問題關鍵。”“監察委員”沈美真攤開數字,去年全臺加入農保5萬多人,云林、苗栗各6000多人名列前茅,臺南5000多人次之,但農會實地查核比率不到7%,被剔除者不到600人,把關松散。
新北市農會總干事王英明說,南部假農民圖的是農會福利及老農津貼;北部多了農會理監事選舉因素,為了沖高選票,明明都會區農地有限,農會會員和參加農保人數卻逐年增加。
高齡投保 37人超過90歲
沈美真在南部調查發現,一名女農民登記在山坡地種稻,她通知勞保局查核現場,結果是一片檳榔和番石榴園,一根稻也沒有,但女農當天扮成農婦到場割草,勞保局束手無策。更為荒謬的是,近三年參加農保逾80歲者有666人,其中37人逾90歲,最高齡94歲,“九十四歲務農,合理嗎?”
買地投資 哪管無路可到
取得農保資格,有0.1公頃農地是必要門坎。新北市的蔡先生明年退休后想在雙溪、貢寮買塊廢耕農地自力“耕”生,但區位稍佳的農地一平數萬元,買不下手。
中介建議他買無路可到的“農保地”,不但很便宜,重點是“沒辦法耕種沒關系,買下來放著,拿權狀去保農保,將來月領7000元老農津貼,四年就回本,活越久領越多,是退休后的好投資。”
蔡先生開車去看地,有路開到沒路,車子險些墜谷,后來調地籍圖才發現,農地遠在山腳下,兩公頃多分割成20多筆,每筆都0.1公頃,多數已賣出,“賣買雙方卻都不知土地在哪里”。
新北市府統計,近十年切割成0.1公頃移轉的農地共148筆,以三峽74筆最多,其中48筆位在白雞的大片荒山林地,前年底分割成48筆0.1公頃買賣。
市府官員查看空照圖,這48筆農地車子根本到不了;而這類農保地,桃園縣復興鄉更多。
售地廣告“大剌剌”擺路邊
“中南部農保地買賣更猖獗。”沈美真在臺南看到“出售農保地”廣告,張掛在路邊,中介買低賣高賺差價,也滿足購地者取得農保資格的需求。
有錢富豪 爽領老農津貼
農地自由買賣、農保機制漏洞百出,不少“假老農”身家豐厚,卻跟著領老農津貼。臺北市一名牙醫在云林老家有塊田,“醫師娘”去年把戶籍遷回云林加入農保,領老農津貼。
“我認識一對老夫婦名下有臺北市信義區百數百平米土地,多年前光是飯店分紅,每次都幾百萬元,得用布袋裝回家,現在因陽明山果園,每月坐領老農津貼。”王英明感慨,這么惡搞,怎能不拖垮財政?(中國臺灣網 高旭)
[ 責任編輯:高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