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共建共享數智時代的金融科技
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應用。共建數智時代的金融科技新生態,促進數據要素在金融領域應用,推動金融科技助力美好生活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金融科技論壇舉行。論壇邀請國內外政策界、企業界、學術界、科技界等有關領域嘉賓,共同探討數智時代的金融科技發展演進,為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金融科技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光明網記者崔益明 攝
共迎數智新挑戰,共建金融新生態
發展數字經濟、科技金融是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開創新的技術經濟范式的必然之選。借助于數字技術,可以通過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加速資金、信息、數字等要素的自由流通與有效配置,不斷提高金融服務質量。
“人工智能(AI)等技術正在推動著社會真正的變革,并且重塑我們的金融生態系統,在此過程中,中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文才表示,技術將成為增強金融效能、減少貧困和提高經濟韌性的有力工具。在此過程中,也需要增強國際合作。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指出,隨著OpenAI等大模型的出現,AI正在以開放的形式服務于各類終端,從而加速了金融行業的智能化轉型。通過AI賦能,金融工具和服務的成本將顯著下降,普通開發者也能輕松享受到AI帶來的紅利,推動整個行業的平等發展。
王忠民認為,在AI時代,金融平臺通過開源模型與云服務平臺為開發者提供零成本的技術支持,極大地促進了創新和普惠金融的發展。這種以技術為驅動的新商業模式,將讓更多的創新應用得以涌現,推動金融行業向更廣闊的未來發展。
促進數據要素應用,推動高質量發展
“數據和金融融合具有非常美妙的前景,當數據資產得到了更加規范后,數據資產金融化前景也會更為廣闊!鄙钲跀祿灰姿邢薰径麻L李紅光認為,從金融機構發展階段來看,我們有望率先進入到數據驅動狀態,數據價值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和挖掘。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既需要解決海量數據管理的成本,也需要具備對數據的智能化處理能力。螞蟻集團科技副總裁、OceanBase CEO楊冰表示,在此背景下,高性能、安全可靠、數智化的數據底座至關重要。
AI等數字技術帶來了金融企業創新發展的機遇。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介紹,平安在人工智能的核心應用場景中,構建了豐富的底層技術,并通過強大的算力和數據平臺,以及多個人工智能技術平臺,為業務提供支持,推動數據要素的高效應用。
中歐數字協會首席專家歐愷安介紹了歐盟的經驗。通過《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條例》(MiCA)加強對加密資產市場的監管,提供透明的數據披露和交易信息追溯機制,從而增強市場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上海數據交易所黨總支書記、副總經理韋志林指出,通過構建“1+5”規則制度體系,并融合區塊鏈和數據空間技術,上海數交所將數據資產與金融市場緊密連接,推動了數據在金融行業的廣泛應用。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楊東一直致力于數據要素的金融創新。他和團隊在湖南婁底做了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房地產不動產登記案例,這是全國開發的第一個公共數據商品化案例。該案例將相關部門通過區塊鏈“連通”起來,達到數據共享目的,把數據變成產品、變成數據要素研發,真正實現從“土地財政”到“數據財政”。
“當前,我國開啟了數據要素驅動新的金融科技3.0時代!痹跅顤|看來,這是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一個標志性的事件。
以人為本,推動“金融向善”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金融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金融服務不僅在提高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還在助力社會治理、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增強災害防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金融相應的數據加入到政務信息里,讓整個城市的運作高效、穩定!敝袊奖kU集團科技運營部總經理胡冰表示,AI可以促進金融科技更加高效,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同時,通過AI技術,保險公司可以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使社會更加健康。
Vitality亞洲區總經理、平安健康險董事方大偉表示,要用技術來盤活保險數據,幫助人們改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提升各方面金融服務的安全。
香港金融管理局首席咨詢科技總監陳木海表示,金融科技在中國取得很大的成功,給所有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創新,不斷改善人們日常生活。
AI等前沿技術也能增強防災減災能力。JBA Risk Management總經理曼西·卡拉介紹,利用AI,可以提升水流、降水量和洪水災害的預測準確性。
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會長、應急管理部原副部長、原國家減災委秘書長鄭國光介紹,借助大數據和AI技術,氣象預報和地震監測預警系統得到了顯著改善,為災害預警和響應提供了技術支持。金融監管部門也推動了巨災保險責任的擴展,以應對自然災害帶來的挑戰。
任何發展都應以人為本。金融科技同樣應以服務人們的美好生活為根本宗旨,通過創新技術解決金融服務的痛點與難點,讓金融科技的紅利惠及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共同邁向更加繁榮、普惠的美好未來。(光明網記者 李飛 張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