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91亚洲国产-91性视频-91新网址-在线黄色网页-在线黄色网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講述長征故事 見證信仰力量

2019-07-20 10:4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歷史是現實的向導,歷史也總能給人以現實的力量。自6月11日“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啟動以來,本報多路記者跋山涉水追尋革命先輩足跡,深情講述紅軍和人民魚水情深、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在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同時,通過筆觸和鏡頭讓歷史照進現實,讓人們在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堅定信心,凝神聚力。

  追尋長征足跡

  每一步都在收獲故事和感動,手中的筆不敢停歇

  踏著泥濘的小道,瞻仰烈士墓碑;蹚過漫水的獨木橋,采訪紅軍家屬;鉆進狹窄黑暗的山洞,記錄當年烈士犧牲的壯烈場景……

  “每一步都在收獲故事和感動,手中的筆不敢停歇。”記者朱磊把參加這次主題采訪活動當成了對“四力”的一次高強度集中培訓,“采訪任務緊張而繁重,在有限的時間里,大家集思廣益,對每一個細節慎之又慎,對每一處文字都要仔細推敲。”

  “和眾多媒體同行在同一個新聞舞臺上競技,每一天都感覺像打仗,在‘四力’得到錘煉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長;對于黨報記者的初心與使命,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朱磊說。

  在福建、廣東、湖南、廣西等地采訪期間,正趕上持續高溫暴雨天氣。記者薛貴峰和其他媒體同行風雨無阻,堅持到現場,從親歷者與見證者口中了解那段歷史,力求讓自己的報道血肉豐滿。

  “我們所經之處差不多都是崇山峻嶺,乘車常常要一上午才能到達一個采訪點,而紅軍戰士當年急行軍有時候一天就是200多里,還要與敵人進行激烈的戰斗。”薛貴峰感慨。

  為了讓革命歷史照進現實,薛貴峰和同事們著意以小切口來展現大主題。“在湖南汝城縣,我們翻越兩小時山路,去挖掘一張泛黃借據的前世今生,通過官亨村支書胡炳燈和黨史專家的生動講述,再現了黨和紅軍一諾千金、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薛貴峰說,《借據,63年后兌付》一文見報后被廣泛轉載,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接到采訪任務后,記者劉泰山從廣州驅車300多公里,第一時間趕到粵北南雄市烏逕鎮,尋訪紅軍入粵第一仗的現場。車子停在古老的新田村口,村委會副主任李八斤領著記者,踩著茅草覆蓋的泥巴路,爬上村后一座矮山。當年紅軍偵察連占領腳下這座小山,分頭包抄,一舉擊潰對面修筑工事的敵軍,為后續紅軍大部隊掃清障礙。

  “頭上烈日炎炎,周邊熱氣騰騰,兩座小山頭草木掩映,看不出當年兩軍對壘的激戰痕跡,但講起紅軍頑強戰斗、不怕犧牲、愛護群眾的動人故事,村里老人記憶猶新,飽含熱淚。”劉泰山表示,紅軍長征途經粵北的時間雖短,但共產黨人的人民情懷永遠留在了群眾心里。

  “追尋長征足跡,見證信仰力量,講述紅色傳奇,是增強‘四力’的好機會。”90后記者劉佳華認為,“再走長征路”,關鍵在“走”,這也是此行最大收獲。在廣西全州縣才灣鎮才灣村米花山下的紅軍烈士墓前,劉佳華采訪75歲的蔣石林老人,聽他講述一家三代守護紅軍墓的故事。訪談結束,劉佳華又主動提出到老人家里坐坐,看看他祖父和父親的遺物;到米花山上走走,看看那些側壁長滿青苔的戰壕;到中學里轉轉,采訪老人的孫子蔣明峰對祖輩守護紅軍墓的認識……“稿子寫好后,我發給當地相關同志看看有無表述誤差,收到的回復是:‘比我們掌握的信息還要多!’”

  講好長征故事

  前后守望、互相砥礪,才能與歷史共鳴、與現實對話

  “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行程已半,本報記者在后人難忘的回憶里追尋歲月的痕跡,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重溫跋涉的艱辛,用優良作風和優秀作品告慰革命先烈。

  “追尋紅色足跡,講述長征故事,說易也易,說難也難。”記者顏珂感慨。易在哪?長征史料豐富,可歌可泣的素材太多,沉下來,走進去,常有震撼,常有感動。難在哪?參加或見證過那段歷史的老人,多已故去,第一手素材不多,細節日漸模糊,如何再現歷史溫度、引發讀者共鳴,是個挑戰。

  顏珂來到長征出發地之一的福建長汀縣采訪,這里既有“紅旗漫卷”的榮光,也有“殘陽如血”的悲壯。松毛嶺一戰,蘇區軍民用生命與時間賽跑,為紅軍主力轉移贏得寶貴時間。留守蘇區的革命者,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下不屈不撓。死亡面前,他們大義凜然,無怨無悔。在深入采訪挖掘后,顏珂采用以實帶虛的寫法,以信仰為主線,努力找尋堅守者的故事。

  “從留守蘇區的紅24師,到英勇就義的瞿秋白、何叔衡,他們在革命遭遇低潮時永不放棄的態度,不正是對信仰最真實可感的詮釋?”由他主筆的《信仰之花永不凋零》一文刊發后,備受讀者贊譽。

  采訪中,記者盛玉雷在聆聽動人故事的同時,更注重挖掘背后的意蘊。在他看來,一張發黃的烈士證下掛著孫女的獎狀,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條蜿蜒的紅軍小道,今天已是脫貧致富的大路,這是一種力量的重現;孩童齊聲唱響紅歌、老人義務做起講解員,這是一種基因的延續……

  “講述長征的故事,需要聯系前后的邏輯。比如,紅色家庭展的一本留言簿,其實就是觀察了解當地紅色記憶的一個窗口;長征親歷者在和平年代的言行,其實就是對紅軍風貌、紀律作風以及長征精神的最佳詮釋。”盛玉雷說,前后守望、互相砥礪,才能與歷史共鳴、與現實對話。

  動人的故事先要“動己”,而叩開心扉的往往是細節。打動記者林小溪的感人細節,“是廣東仁化縣城口鎮的一只紅軍碗,80多年過去,包碗的紅布已碎,瓷碗仍完好無損;是一曲《當紅軍歌》,廣東南雄市油山鎮大塘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入學聽老師唱,現在孩子們又唱給更多人聽……”在林小溪看來,歷史的洪流總在細節之處留痕,好故事的回音總在細微之處飄蕩。

  在采訪行進到粵北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時,林小溪遇到了李梅德老人,他曾目睹紅軍長征入粵第一仗勝利后的場景。

  那天,91歲的老人面對記者有問必答,繪聲繪色講活了軍民魚水情。臨別前,老人站在近千年的榕樹前一再對記者致謝:“你們是為了我們這個村里百姓幸福來的……”林小溪說:“此情此景,終生難忘。古樹與老人,仿佛貫穿古今,就像在腳下坑坑洼洼的鄉村土路上,當年紅軍緊握鋼槍冒著槍林彈雨奮勇前行,帶領人民翻身解放;如今我們手執筆桿迎著暴雨烈日講述紅軍故事,同樣肩負人民重托,家國情懷一以貫之。”

  傳唱信仰之歌

  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履行好每一項職責中見擔當顯品格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本報多位記者表示,參加“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自身也接受了一次長征精神的洗禮,今后當以實際行動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履行好每一項職責中見擔當顯品格。

  記者肖偉光在江西于都縣采訪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祁祿山鎮金沙村冒雨重走紅軍小道。

  “那天剛好大雨傾盆,即使穿著雨衣,鞋子也都被泥水浸濕,這讓我們不禁遙想當年征途的艱辛。小道窄且滑,我們不斷爬坡過坎,一路上不斷有人摔跤。有位媒體同行摔倒時,嘴里喊的是‘啊!我的相機’,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哪里摔疼了,而是自己的采訪設備和肩上的責任。”肖偉光認為,偉大長征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為了傳唱好長征這首信仰之歌,記者夏康健曾在炎炎烈日下,匍匐在廣西興安縣光華鋪阻擊戰的戰壕里,任蚊蟲叮咬,只為切身感受紅軍戰斗的艱苦;曾在滂沱大雨中,沿著紅軍走過的道路,翻越老山界,只為現場體驗行軍的艱險;也曾在塌方的公路上,冒著危險尋找紅軍烈士的墓碑,只為深情告慰先輩英靈。

  讓他記憶最深刻的,是參觀光華鋪阻擊戰遺址。“陣地在一個小山包上,四周平坦,幾乎無險可守,但紅軍戰士硬是和敵人激戰了半天一夜。面對死亡,紅軍戰士從未退縮,只為堅守心中的信仰。”夏康健表示,苦難越多,信仰的歌聲就越嘹亮,“如今,我們已經開始了新時代的長征路,長征精神仍需鐫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歷久彌新。”

  參加完主題采訪活動湖南段的行程,記者何勇難抑激動,“內心被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位英勇壯烈的革命前輩,一組組震撼人心的片段所充盈著、激蕩著,以至于在一次發言中數度哽咽。”

  連續多天,何勇和其他媒體同行每天都要到七八個點位采訪,早出晚歸,在湘南的悶熱中寫稿到深夜。因水土不服,何勇其間曾中暑,急性咽炎發作。

  “我還是不想放過任何一次采訪,每一次傾聽都是一次心靈的觸動。”走過幾個縣區,何勇也看了一路的紅軍路、紅軍橋、紅軍林、紅軍墓……“這其實是在提示我們,我們這個擁有9000多萬黨員的黨是怎樣走來的,共和國又是從哪里走來的。長征精神必將永放光芒,激勵后人。”

[責任編輯:張曉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桃园市| 古田县| 郸城县| 石狮市| 中江县| 密云县| 海淀区| 宣城市| 新建县| 昭通市| 黑山县| 郴州市| 曲阜市| 夹江县| 美姑县| 翁牛特旗| 息烽县| 汕尾市| 于田县| 宁海县| 宾川县| 吴桥县| 滨州市| 芦山县| 喀什市| 大关县| 原阳县| 大埔区| 搜索| 宁强县| 思南县| 五大连池市| 易门县| 邳州市| 自贡市| 游戏| 德清县| 兴化市| 赤水市| 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