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脫貧后再返貧 保險為貧困戶筑牢保障網
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貧困戶脫貧之后,因災或因病重新返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大難題。近年來,保險機構在扶貧中探索的防貧保險,為解決返貧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2014年,河北邯鄲市魏縣的王章喜夫婦實現了脫貧,但年收入僅6000余元的他們,仍屬于非高標準脫貧戶。2018年,王章喜的愛人因病住院,需自付醫藥費1.3萬元,這讓老兩口再度徘徊在貧困線上,面臨返貧困境。靠著政府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的商業性防貧保險,王章喜一家獲賠6000余元,渡過了難關。
這款名為“防貧保”的保險產品主要針對處于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對臨貧、易貧人群因病、因災、因學致貧返貧的風險進行監測。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新聞發言人馬欣11日在銀行業保險業例行發布會上介紹,從2017年10月至今,這款保險產品在首個試點縣河北魏縣已累計賠付855人,賠付金額904.78萬元,當地未出現一例新增返貧、致貧對象,并于2018年9月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防貧保的本質是將商業保險的機制引入政府扶貧防貧工作中,通過政府出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確保政府精準防貧工作公開透明、持續有序地開展,充分發揮保險保障的屏障作用。”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毓華表示。
事實上,這樣的扶貧保險創新產品在保險業并不少見。從上市險企發布的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看,多家保險公司均推出了相關產品搭建起防止返貧的防護網。例如,中國人保農業保險專屬扶貧產品開發數量去年已達到242個,在定點幫扶的4個縣,承保返貧責任保險91203人,一個縣已實現脫貧;中國人壽則形成了扶貧保系列、兩保一孤系列、美好生活系列、小額保險系列等4個扶貧保險系列;中國平安摸索出扶貧保、核心農業企業貸款、水電扶貧、扶貧債幫扶等“造血”模式,發放扶貧資金53.94億元等。
張毓華指出,以商業保險方式開展防貧工作具有四方面優勢。一是借助保險公司人力和網絡技術,破解了基層政府部門在編人員少,難以短時間內大量入戶調查的難題,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保證扶貧款項專款專用;二是政府、險企各司其職,建立標準化操作流程;三是市場化防貧機制的建立,將徘徊在貧困線以上的人群納入救助范圍,確保他們在生活困難時得到救助,有效促進了社會公平,提升了脫貧質量;四是甄別道德風險,精準落實保障,通過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化操作,提高了扶貧資金發放的準確性,也杜絕了過去可能出現的中間環節資金被截留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