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項就業“紅利”助力脫貧攻堅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4日電 題:新疆多項就業“紅利”助力脫貧攻堅
新華社記者阿依努爾、郝玉
一開春,46歲的柯爾克孜族牧民買買提吐地·西力普攜妻從西北邊陲的喀什搭乘火車,趕往5000多公里外的廣東東莞一家制鞋廠務工。
買買提吐地家住新疆阿克陶縣恰爾隆鄉。這里是南疆帕米爾高原最貧窮的鄉鎮之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以放牧為主,經濟來源單一。
2016年起,借助勞務輸出政策,恰爾隆鄉3700多名富余勞動力赴內地打工。務工前,他們不僅可免費接受普通話培訓和技能培訓,還有政府幫忙對接工作、保障出行和后勤,每月務工收入平均達3500元左右,不少家庭因此擺脫貧困、實現增收。
新疆一盤棋,南疆是“棋眼”。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就業技能欠缺等情況,脫貧就業的“攔路虎”不少。
近年來,新疆不斷完善就業機制,通過集中實施就業扶貧、技能培訓等,促進城鄉富余勞動力和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在擴大政策覆蓋面上,新疆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訂單、定崗、定向培訓,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實現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有組織轉移就業基礎勞動素質培訓全覆蓋,確保貧困家庭每戶至少有一名勞動力學習掌握一門就業技能,以適應市場需求。
經過培訓,阿克蘇地區22歲的維吾爾族姑娘麥爾耶姆順利在當地一家紡織企業找到工作,成為品質檢測員。她所在的紡織企業是當地吸納就業規模型企業,28%的員工來自農村貧困家庭。
阿克蘇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努爾冬·依不拉音介紹,今年初,阿克蘇地區已分批組織累計逾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進行國家勞動技能培訓,其中1300人已結業上崗。
而有組織有建制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成為新疆以就業促脫貧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
為確保南疆貧困勞動力有事干、有錢賺,實現脫貧增收,2018年起,新疆實施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就業扶貧三年規劃(2018—2020年),將喀什、和田地區城鄉富余勞動力有組織轉移就業方案和規劃拓展到南疆四地州,聚焦22個深度貧困縣(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具有勞動能力和就業創業愿望的勞動者,持續推廣衛星廣場、民生坊、扶貧車間等就業模式,實現疆內跨地區轉移就業、有序擴大轉移內地就業規模、轉移兵團就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280.5萬人次,同比增加5.5萬人次,增長2%,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3.9%;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有組織穩定轉移就業7.5萬人,穩定就業率達92%,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越來越多就業“紅利”助力新疆脫貧攻堅。在推進轉移就業同時,新疆還通過開辦村辦工廠、衛星工廠、民生坊等方式,讓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以產業促就業的形式“遍地開花”,貧困勞動力因此受益。在旅游景區,越來越多農牧民被安置從事旅游商品加工銷售、辦農家樂及種養殖,紛紛吃上“旅游飯”,告別了貧困。
去年,自治區出臺旅游產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規劃(2018—2020年),明確旅游產業三年帶動10萬人就業目標。針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新疆還將通過加強就業幫扶、提供就地就近就業崗位等,幫助推動旅游業就業和長期穩定就業。
按照自治區規劃,今年,新疆將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270萬人次,其中轉移內地援疆省市企業就業2.5萬人以上;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通過“六個一批”渠道有組織轉移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4萬人;旅游產業帶動就業4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