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題:圍觀“綠色開采”:原來你是這樣的煤礦
新華社記者陳灝、李俊義
在位于魯西南的山東省巨野縣龍堌鎮,一個濕地公園成為近年興起的旅游景點,數千只飛鳥在這里聚居,依水而興的生態農業園入選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春賞牡丹夏觀荷,秋天采摘冬吃瓜果——這幅別致的“江南水鄉圖”,是山東能源集團新礦集團有限公司利用采煤塌陷地打造而成。
在綠色開采理念的推動下,我國煤礦企業逐步告別粉塵污染、地表塌陷等對環境的破壞,人與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和諧發展讓煤礦不再是人人“繞著走”的“禁區”。
“井上餐巾紙,井下白手套”——位于微山湖畔的棗礦集團高莊煤礦,檢驗衛生的標準就是辦公區和生產區的設施、設備分別用餐巾紙和白手套擦拭,不允許留下黑印子。
如此嚴格的衛生要求在煤礦能實現嗎?記者在高莊煤礦看到,餐巾紙擦拭門窗、辦公桌沒有留下灰塵痕跡,礦區地面見不到煤灰,空氣中也沒有煤炭特有的硫黃味。
高莊煤礦礦長劉真倫介紹,采煤形成的粉塵既影響公共環境也影響職工健康。為解決粉塵污染,高莊礦在采煤工作面采取注水開采等措施,源頭減少粉塵的產生;煤炭出井之后通過封閉式傳送帶直接送到洗煤廠,不經過露天運輸。他說:“除了生產員工,一般人看不到煤,粉塵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除了煤炭本身,堆積如山的煤矸石也是揚塵污染重要的源頭。隨著充填開采技術的廣泛應用,過去堆積成山的矸石重新回到了地下。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