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未來·給孩子成長力量”喜迎“六一”兒童節系列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城鎮化進程,農民工子女入學等教育問題持續改善,跟隨父母進城的“外來娃”們不再只是城市繁華的守望者,孩子們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教育福利,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隨遷子女獲得了更好的教育服務與發展機會。
“上學去!”初夏清晨,在北京昌平區半截塔村的院落圍墻外, 一群跟隨父母赴京的孩子們背著花花綠綠的書包,去附近的來京務工子弟學校—北京利民小學上課。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走中國特色、科學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和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城鎮化進程,農民工子女入學等教育問題持續改善,跟隨父母進城的“外來娃”們不再只是城市繁華的守望者,孩子們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教育福利,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隨遷子女獲得了更好的教育服務與發展機會。
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工子女享教育“兩免一補” 背起書包到城市上學
“我老家在牡丹江,爸爸、媽媽來這里打工,我和弟弟跟他們來北京上學。”家住北京昌平區唐家嶺城中村的孫浩告訴記者,他目前就讀于北京利民小學,“學校老師和同學們很好,今年放暑假我回牡丹江看奶奶。”
像孫浩這樣跟父母進城隨遷就讀的孩子還有很多。近年來,伴隨大量外地務工者來到城市發展,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持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的差距。
這意味著從今年開始,城市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們將同樣享受“免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貼生活費”的教育政策,農民工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經費可以“錢隨人走”,孩子們能夠更安心地上學了。
據2017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民工人數已達28171萬人,其中農民工隨遷子女約為1300萬人。
中國地質大學副校長王訓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很多農民工子女留守在當地農村,缺乏父母在教育上的支持幫助,“孩子還是最好跟在父母身邊上學,所以在城里安頓好隨遷子女入學對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和農民工家庭方面的后顧之憂非常關鍵。”
未來網記者走訪發現,楊橋村、半壁店、西北旺韓家村、梆子井村等城中村散落在京城角落,部分城中村將于今年內完成拆除改建,而從這些城中村搬遷出去的務工家庭將為孩子找到新學校,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改善直接關系到每戶家庭的幸福未來。
同城同待遇 讓“外來娃”融入城市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大閉幕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如是說。
在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關鍵時期,農民工承擔著社會建設的辛勞重任,在城市里拼搏生活,他們身上應證了“家和萬事興”的道理:子女教育好,家庭有希望;小家得安頓,國家則安康。
2016年《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各地政府需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以流入地公辦學校為主接受義務教育,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接受學前教育,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與學生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的政策。
“不僅是課本教育,社會和學校應幫助農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給他們提供各種機會,消除他們的異鄉孤單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艷坦言,盡管在城市接受學習,但相當一部分農民工隨遷子女卻很難真正地融入進當地生活,“比如生活在城中村,孩子們的朋友圈僅限于此,感覺自己被隔離在城市主流外面,這種情況需要改變。”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國家多次提到農民工城市化問題,農民工子女也需要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郭元婕稱,隨著城中村拆遷等城市發展,隨遷子女將跟家人住進城市社區,入讀公立學校或者民辦學校,“就是說城市要從各個方面接納、關愛外地隨遷青少年,畢竟孩子的身心發育還不成熟,他們的接受力和認識力相對成人來說慢一些,需要給他們更多了解城市的時間和機會。”
五年來,黨和政府對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熱切關注始終目光如炬。
2014年6月,中央深改革組第三次會議上習近平表示,推進人的城鎮化是涉及億萬農業轉移人口的一項重大舉措,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實現市民化,穩步推進義務教育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常住人口全覆蓋。
少年有志,國家有望。中國城鎮化浪潮大勢所趨,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平等優質教育體現了以人為核心的社會發展思路,讓城內外的孩子們同享一片光明藍天,一起筑建國家的繁榮未來。(記者 和海佳)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