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陜西站采訪團的記者們來到革命圣地延安,觀看大型紅色歷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9日延安訊 (記者 張潔)“山丹丹花兒紅紅,河水流向遠方,寶貝寶貝快快睡,媽媽愛你……”故事的開始,小主人公宏遠的媽媽在戰斗中犧牲前的一首清唱,便讓在座觀看舞臺劇《延安保育院》的觀眾們潸然淚下。
9月28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陜西站采訪團的記者們來到革命圣地延安,觀看了這場大型紅色歷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在這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運籌帷幄,締造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而在人們耳熟能詳的延安革命歷史中,“延安保育院”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在抗戰時期,為解除抗戰軍民的后顧之憂,由進步人士、社會團體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發起成立了“陜甘寧邊區兒童保育院”,負責接收培養邊區干部、軍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遺孤。延安保育院在艱苦的歲月中,為培育革命的后代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績,被譽為“馬背上的搖籃”。
為了發掘和搶救這段珍貴的歷史,有關人員采訪200余名仍健在的當年在保育院工作過的保育員和那些“孩子”們,通過整理出的珍貴資料,編創了這部感人至深的《延安保育院》,展現了這些革命后代到達陜北,在保育院健康快樂地成長,隨部隊轉戰陜北以及東渡黃河,走向新中國的歷程。
小題材、大境界,小故事、大精神。硝煙彌漫的戰場、戰士英勇地沖鋒陷陣、保育院院長媽媽和孩子們的大愛情深、老百姓和人民軍隊的深厚情誼,一次次催人淚下,一幕幕的表演無一不是那個年代抗戰軍民奮斗的縮影與真實寫照。
值得一提的是,《延安保育院》采用國內首款整體傾斜式、分體90°垂直升降的全自動舞臺,而天幕上呼嘯而過的戰斗機、轟隆的槍炮特效一直由舞臺延伸至觀眾席,小演員們還會從觀眾席旁走上舞臺,這些手段的運用都營造了更加逼真的演出效果,真實再現了當年那段蕩氣回腸的烽火歲月。
“聽說很感人,沒想到真的落淚了。”我相信,中國人民的革命歷史所擁有的感召力量,是印刻在每個中國人身上的紅色基因,那是一種能讓人瞬間流淚的感動與自豪,而這種偉大的感召力量,就是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就是中國人自強不息,努力奮斗的精神。
這里有歲月留下的清晰記憶,這里有生命鐫刻的不朽誓言。讓我們向戰爭年代前赴后繼的戰士們致敬,向“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團結精進、奉獻忘我、艱苦卓絕、智勇雙全、人民至上、信仰天高、世界大同、不勝不休”的延安精神致敬,向這一份人間大愛致敬。
不忘初心,新時代的我們,也有新的長征路需要邁步前進。(完)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