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北進” 主體功能區規劃助推“美麗中國”
十八大后,隨著趙樂際、劉奇葆分別自陜西、四川就任中組部部長和中宣部部長,兼之十八大前,栗戰書已自貴州接掌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西風北進”成為港媒熱詞。
“我個人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中央在干部任免和選拔上有非常系統的全面考慮,并不會因為在西部任職就更容易得到晉升,這里面,更要統籌全局、兼顧老中青等結構平衡。”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彭還表示,十八大后中國區域經濟的熱詞中,東部轉型、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原有的四大板塊或將逐步淡化,主體功能區規劃配套政策的實施進度將成為“美麗中國”呈現背后的關鍵助推器。
但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則認為,中央將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西部地區的發展決定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能否實現。
“西三角”成型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強調要“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西部重要的戰略地位必然會在領導干部隊伍的布局上得到體現。
西部地區包括12 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具體為西南五省、區、市(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
港媒梳理近十年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名單列舉稱,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從西部直接提拔的有時任四川省委書記周永康、時任重慶市委書記賀國強及時任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其中,劉云山雖也曾履職西部,但時間較早。
而十七屆中央政治局中,王樂泉留任;汪洋自重慶市委書記任上晉升,然后赴廣東履新。
到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除曾空降重慶的張德江外,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劉奇葆,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栗戰書、趙樂際及現任北京市委書記、曾履職西藏11年的郭金龍,均主要在西部主政。
“這樣的說法沒錯,但依據并不充分。像胡春華就是自河北調往內蒙古,接受更多歷練;而劉奇葆也在安徽省、人民日報社屢獲提升。中央考慮干部調配有其全局性。”彭真懷說。
陳耀則表示:“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強調要‘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西部重要的戰略地位必然會在領導干部隊伍的布局上得到體現,那些了解西部、在西部經受鍛煉和考驗的干部到中央出任要職,不僅有利于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也有利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更加全面、透徹地把握認識中國國情,并激勵更多干部到艱苦地區去磨練。”
在“西三角”的問題上,兩人看法亦不盡相同。
陳耀認為,西部地區占國土面積71%,成都、重慶和西安構成的所謂“西三角”自然條件相對好,又有較好的經濟技術基礎,未來可能成為我國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相匹敵的新經濟中心,是縮小我國西部與東部發展差距的重要力量。
彭真懷則相對更看好重慶市未來的發展空間。
“重慶作為直轄市,毫無疑問是西部第一重鎮。而且三峽在重慶,渝新歐鐵路也讓其成為歐亞大陸橋的重要橋頭堡,承南接北,區位很好。在中國由一個大農村向大城市的轉型過程中,重慶堪稱縮影。”彭真懷說,“西三角”另兩角的成都和西安,則劣勢相對突出。
其中,成都的優勢是可以輻射整個西南,本身也有電子工業基礎,但不足之處是相對封閉。包括劉奇葆主政四川期間,其治理蜀道難的《蜀道》紀錄片就多有言說。西安則具備老工業基地的特點,飛機制造的傳統優勢突出,但水資源匱乏和南北發展空間相對有限的不足同樣非常明顯。同時,關中-天水經濟區雖然獲批,整體的發展態勢卻未形成;尤其是陜甘寧省際間的行政規劃設置定位問題,掣肘不小。
“大開發”讓位?
“西部開發在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擺在優先位置,這一點毋庸置疑,作為世紀工程,西部大開發戰略絕不會動搖。”
據此,雖然中央政治局中僅有的兩位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委員――孫政才和胡春華目前均主政西部――兩人均出生于1963年,孫政才擔任重慶市委書記,而胡春華目前仍主政內蒙古,但彭真懷認為,十八大后中央高層人選的進一步任免和調動應會證明“西風北進”更多只是媒體觀點。
“很簡單的一個反證是,如果說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前多由東部擔任,眼下西部比例也增加,那豈非說明中部委員的比例會減低?但事實是,中部省份的區域規劃中,湖北有‘大武漢’城市圈、湖南有長株潭城市圈、河南有中原經濟區、山西是能源轉型的全國試點示范省、江西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安徽有皖江城市帶,而且安徽最近還在研究淮河黃金水道的區域規劃。”彭真懷說,據其掌握的信息,中部省份的一些要員很可能在2013年全國兩會后調任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崗位。
也正是綜合上述依據,彭真懷表示,十八大后區域經濟的最大變局在于以往“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讓位。
“理論上說,主體功能區規劃更符合科學發展和美麗中國的要求。畢竟,東部沿海地區也不是所有區域都適合于經濟振興和發展,更為細致、科學的區域規劃設定,會讓此前相對模糊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等內容更為具體。”彭真懷說。
陳耀則援引十八大報告認為,西部地區發展直接關系到中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針的實現,更決定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的實現:“十八大報告講得很清楚,中央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這不僅包括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還包括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西部開發在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擺在優先位置,這一點毋庸置疑,作為世紀工程,西部大開發戰略絕不會動搖。”
配套要先行
今后西部中心城市地區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還將發揮出對周邊地區、邊遠地區更大的輻射帶動效應,從長遠看,西部地區內部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可持續性必將得到增強。
表面上看,西部大開發優先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并不矛盾,但背后,兩者卻又體現出完全不同的政績考核方式。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采取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比如近幾年中央對新疆等地發展的強力支持,實實在在地加快了邊疆民族地區實現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步伐。”陳耀說,除了國家的支持、發達地區的援助,今后西部中心城市地區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還將發揮出對周邊地區、邊遠地區更大的輻射帶動效應,從長遠看,西部地區內部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可持續性必將得到增強。
不難發現,西部優先仍然是既有政績考核理念的延續。而2011年6月初發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下稱《規劃》)則強調了新變化。
《規劃》稱,政府績效考核模式將明顯變化,針對主體功能區不同定位,實行不同的績效評價指標和政績考核辦法。優化開發區域要強化經濟結構、資源消耗、自主創新等的評價,弱化經濟增長的評價;重點開發區域要對經濟增長、質量效益、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以及相關領域的自主創新等實行綜合評價;限制開發區域要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的評價,弱化經濟增長、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的評價;禁止開發區域主要評價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規劃》推進主體功能區主要目標的實現時間是2020年,這也是為何十八大后,主體功能區規劃將代替原有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理論依據。但目前的問題是,配套政策設計該怎么辦還不清楚,這讓《規劃》的落實大打折扣。”彭真懷說。
所謂的《規劃》配套政策無外乎兩方面。一方面是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域的干部考核標準亟須出臺,一方面是這些區域的人民生活水平怎么辦。
舉例說,三江源作為禁止開發區域,可以不發展,但如果強調生態保護,干部考核方式不轉變,仍然是以GDP來考核,那么當地干部的執行力度顯然會大打折扣,考核方式也不公平、不科學。而三江源地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維持,僅靠目前中央的轉移支付遠遠不夠,生態受益下游省份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省際間的生態補償,更是難點。
“重要的是如何具體化,包括制定稅收、國土等相關政策都需要極大的智慧和魄力。”彭真懷說。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