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先天性心臟病采內科心導管介入治療,體重已經不是問題。臺中榮總1月25日為體重只有1350克、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的病童以心導管置入栓塞器治療,刷新最低體重紀錄;病患晴恩13日由媽媽抱著出院。
臺中榮總13日為小晴恩舉辦慶生會。晴恩爸爸說,知道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必須手術治療時心情相當煎熬,但看著孩子出生1個月只長了100克,才在醫師建議下舍外科手術接受導管治療,手術后孩子哭聲變宏亮,而且1個月增重1公斤,很慶幸當時做出對的選擇。
傅云慶指出,每一個胎兒主動脈及肺動脈之間都有一個“動脈導管”相通,正常情況下,出生后應于3天內自行關閉;若沒有關閉,主動脈的血液會持續分流至肺動脈,導致肺水腫、心臟衰竭而有生命危險,死亡率高達8成,晴恩則是這樣的病患。
傅云慶表示,晴恩曾以藥物治療1周,但呼吸喘、心跳快、心臟衰竭、肝臟腫大,必須積極治療,除開心手術外,他建議父母考慮心導管置入栓塞器,在晴恩出生31天為他進行心導管手術。
傅云慶說,過去心導管介入治療,建議病患體重應達3公斤,但晴恩只有1350克。臺中榮總去年11月曾成功治愈體重只有1610克的早產兒,如今再挑戰1350克的小病患成功。翻閱臺灣及亞洲相關文獻,還是紀錄締造者。
他也呼吁,近年因早產兒增多,早產兒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的機率是1/3,如以藥物治療1周無效,就應該考慮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
[責任編輯:朱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