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月10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不滿媒體人周玉蔻通過新聞、談話性節目、臉譜網(facebook)與報章指他收受頂新集團2億元(新臺幣,下同),認為名譽受損,提損害賠償訴訟,求償1000萬元、登報道歉。一審時,臺北地院以“經合理查證后有相當依據得確信為真”為由判馬敗訴。馬不服而上訴,高等法院9日下午宣判,周玉蔻應賠償180萬,在四大報刊登道歉啟事。
據報道,馬英九表示,周玉蔻先在政論節目上稱“國民黨有收頂新魏家2億元政治獻金”,指黨中央有人是頂新門神,2014年12月22日在臉譜網(facebook)上寫下“一位前‘國安會’高層曾私下告知本人,他自企業界人士得知一個說法,就是馬競選團隊在選舉期間,有收受法令規范以外捐款獻金2億元”。隔日更在電子報上加碼“拿了頂新集團秘密‘獻金’的正是馬英九,馬團隊的頭頭”。
周玉蔻(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周玉蔻也在政論節目上表示,馬英九知道但未經手,是他的重要親信經手,胡定吾先生扮演了中間人的角色。她說“胡定吾先生幫助頂新集團送錢到馬英九辦公室,這是大功一件”。馬認為,特偵組偵查后簽結,證明無實證,周玉蔻的說法不實。
馬英九委任律師吳柏宏表示,特偵組已調查無不法,周玉蔻若認為有,自應舉證說明或負查證義務,如果三五個名嘴彼此附和就不構成誹謗,社會能接受嗎?周玉蔻在22日時才提到馬英九,但這是一個“連續的行為”,從前面就開始“鋪陳”、吸引聽眾,再說出答案。
周玉蔻則說,新聞事件具發展性,無法去預測明天要報道什么,當一件新聞報道后,可能會再收到其他消息來源的訊息、有新的情資,這怎能被說是“鋪陳”。周主張,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花費大,民眾會在意錢從哪來,她認為特偵組簽結“有政治上考慮”。周表示自己是資深新聞工作者,關心的是政治獻金,反駁“捏造、聽說”之說,訴苦“我被攻擊得體無完膚”。
針對被誣指收受政治獻金一事,馬英九對名嘴陳敏鳳提出告訴。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東森新聞云”報道,刑事部分,馬英九自訴周玉蔻涉嫌加重誹謗罪嫌,一審無罪。上訴二審后,馬兩度親自出庭,怒批周靠污蔑他130次,賺取超過100萬元節目通告費,所以他提告遏止“以摧毀我的名譽,來追求個人名利的惡劣作風”。周則反批馬“情緒性的發泄,好沒格調”,二審去年4月間,逆轉改判周有罪,處拘役50日、得易科罰金5萬元定讞。
本案為民事求償部分,馬求償名譽損失1000萬元,并于四大報上登報道歉。一審時法院認為周當時曾向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等人查證,并非虛構,因此2017年初判決馬全部敗訴,周免賠。馬上訴二審,高院二審審理后,認定周未善盡查證義務,率斷發言,造成馬名譽損失,必須負擔賠償責任,因此做出改判。
馬英九控告臺北市議員梁文杰和民進黨誹謗求償,獲判賠120萬元。(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除本案外,兩人間亦有另一起官司。周指稱馬的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擁有10億元資產,是馬的金庫。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起訴,求償1元并要求周在四大報及《美麗島電子報》登報道歉。一審判準登報道歉,但不需賠償1元。二審改判周需在《蘋果》與《自由》兩報刊登道歉啟事,案件上訴“最高法院”審理中。
正如《聯合報》所講,馬英九卸任后最多的“活動”之一就是跑地檢署與法院,有當被告、也有告人。由于被告的案件太多,媒體問他常跑法院的心情時,他感嘆說:“追殺得像什么一樣!”
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左圖)自訴馬英九(右圖)教唆泄密案,一二審都判馬無罪。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之前馬英九為黃世銘泄密案,被控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等罪嫌,后又為了“三中案”“大巨蛋”等案常進出臺北地檢署。據《聯合報》報道,北檢目前還在偵辦馬英九涉及的侵占黨產案、“大巨蛋”圖利案、富邦銀并北銀案等六大案。
報道指出,馬英九曾說“清廉自持,禁得起考驗”,但身陷官司泥淖,要通過考驗,恐怕還要一段時間。
洪秀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面對馬英九不斷被民進黨“追殺”,“東森新聞云”報道,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曾說:“關不到馬英九民進黨就真的那么不甘心嗎?”她炮轟,一下泄密一下賤賣,但在捍衛勞權、追查慶富案就沒見民進黨這么用心,質疑臺當局到底是為了關馬英九,還是擔心弊案就要引火燒身,才再度濫用公權力轉移焦點。
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幫馬英九加油打氣,同時炮轟民進黨人士濫訟,稱民進黨此舉是在羞辱臺灣、羞辱“司法”,也在羞辱綠營自己。
有意參選新北市長的周錫瑋日前表示,綠營已放出消息,2018年一定要讓馬英九被起訴或被關,以此拉垮國民黨“九合一”選舉選情;等把馬英九羞辱夠了,再將他和陳水扁一起“特赦”。
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對此,臺灣《聯合報》發表社論說,此話并非危言聳聽,事實上,綠營“關馬”之說從未間斷,卻從未像最近這么甚囂塵上。包括北檢頻頻釋放“三中案”不利于馬的消息,乃至將時程具體定在2018年,對照近期的政治氛圍,此事皆不能等閑視之。
社論中表示,我們關心的,并不是2018年“關馬”的傳聞會不會變成事實,而是這是一個政治“預言”,或者這是一個政治“意志”,或者這是一個已被關鍵人士共同認知的政治“指令”?更有趣的,是這個時間點。在民進黨執政不力的情況下,不論是“辦馬”或“關馬”,這個議題只要一發酵,對綠營而言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檢方想要結案,民進黨恐怕未必會同意收手。那么,背負著“關馬”重擔的北檢,又將如何面對自己的專業?2018“關馬”的預言會不會成真,就看臺灣定力夠不夠。(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