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立法院”已完成“公投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的初審,盡管“領土主權”和“兩岸政治談判”并未納入“公投”范圍,但修正案大幅降低“公投”提案及聯署的門檻。對此,有島內輿論擔心明年恐成“臺灣公投年”。臺灣《旺報》20日評論稱,大降“公投”門檻,未來是否觸及兩岸議題,進而成為沖擊兩岸關系的“黑天鵝”,民進黨不可不慎。對此,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20日回應說,大陸堅決反對以所謂“立法”“修法”等方式進行“臺獨”活動,或為“臺獨”打開方便之門。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0日報道,“立法院內政委員會”15日初審通過“公投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允許參加“公投”的年齡從20歲下修至18歲;廢除“公投”審議委員會,將全臺性“公投”主管機關定為“中央選舉委員會”;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1/4,即為通過。盡管“領土主權”和“兩岸政治談判”并未納入“公投”范圍,但被視為近乎不可能任務的“雙二一門檻”(投票人數超過選舉人數1/2、同意票超過投票人數1/2)已廢除。
民進黨“立委”郭正亮19日撰文稱,大幅降低門檻的“公投法”,即將打開民粹動員的潘多拉魔盒,由于“公投”可行性大幅提高,只要“公投法”完成修法,明年勢將成為“臺灣公投年”。郭正亮分析說,“公投”將成為在野勢力擴大民意動員的超級武器。對國民黨來說,最可能發動的“公投”提案是反對瘦肉精美豬進口。以特朗普的強勢作風,一旦“反瘦肉精美豬”成為臺灣“公投”提案,臺美關系恐將陷入空前危機。
至于更重大的“公投”挑戰,郭正亮認為,是來自“獨派”的“改國歌”提案,很可能沖擊早已岌岌可危的兩岸關系。郭正亮認為,“改國歌公投”并未直接變更“國號”或“領土主權”,但仍可視為進一步“去中國化”的標志。一旦“獨派”發動“改國歌公投”聯署,郭正亮警告說,必將立刻觸動兩岸的最敏感神經,北京必做出激烈反應,對想要“穩住兩岸現狀,優先改善內政”的蔡英文當局來說,勢將成為空前挑戰。
郭正亮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親綠的《自由時報》20日刊登的一篇評論印證了“獨派”的蠢蠢欲動。這篇以“更改國號公投,取代統獨公投”為題的文章稱,即使“公投法”千辛萬苦修正后,“統獨公投”的舉行,仍會面臨來自中國大陸、美國等外界和臺灣泛藍的巨大阻力。也許退而求其次,采取“更改國號公投”,取代尖銳的“統獨公投”,只討論是否修改名稱,卻不碰觸是否“獨立”,會是較務實面的抉擇。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廖國棟認為,不管是“國歌”“國旗”或“憲法層次的領土議題”,國民黨過去以來都反對碰觸,“這絕對會影響兩岸關系”,若真發生,“你當家卻鬧事,跟我們沒有關系”。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表示,這次修法,民進黨強行刪除“領土變更”等議題,“神主牌都可以丟掉”,讓民眾看清楚“民進黨是玩假的”。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認為,臺灣以議會民主的“間接民權”為主、“公投”的“直接民權”為輔,與瑞士的直接民權為主不同,因此臺灣本來的“公投”門檻較為嚴格。門檻一旦大降,可能造成彼此位階混亂,“要聽公投的,還是聽議會的?”張亞中說,以美豬議題為例,可能影響對外關系;若是“國歌”議題,涉及的則是認同問題,后者很難要少數去服從多數,“需要不斷去講理、溝通,要是一下子就拉到公投,就會造成社會分歧,也會失去審議式民主的運作空間”。島內學者李允杰認為,這次修法擬大幅下修提案、聯署過關門檻,可能會讓有心人士出于政治目的操作“公投”,刻意挑動議題,引發社會不安、浪費社會成本。他建議,“立法院”在二讀及三讀時,要針對“公投”提案及聯署門檻再思考,勿讓臺灣陷入動亂。
針對“公投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初審通過,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20日回應媒體詢問表示:“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包括以所謂立法、修法的方式,進行‘臺獨’分裂活動,或為‘臺獨’分裂活動打開方便之門。”
廈門大學臺研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在接受島內媒體采訪時表示,“公投法”門檻下修是出于“獨派”的政治考慮,尤其兩岸溝通聯系機制管道中斷,北京對“公投法”修法動態高度關注。陳先才表示,最后三讀通過的“公投法”版本是否納入“國號及領土主權”仍是未知數,一旦通過,蔡英文所提兩岸“維持現狀”恐將被推翻。就算按初審版本內容執行,臺灣社會也必將大亂,各式流于民粹的話題勢必被炒作,雖涉及“國號和領土議題”被排除,但對“獨派”而言,已具一定政治操作空間,借煽動民粹逐步推動“法理臺獨”。
清華大學臺研院副院長巫永平認為,從近期英國脫歐公投案例看來,公投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反而會激起更多民粹,導致無法挽回的結果;兩岸議題若訴諸“公投”,不分大小,皆具一定危險性。面對可能到來的民粹主義,蔡英文須理性應對,必要時得出手制止,否則兩岸不僅無法維持現狀,還將激起更多對立與矛盾。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