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8日社評,原題《民粹橫行將使臺灣永無寧日》,全文摘編如下:
數以萬計的反核人士27日占領忠孝西路,并在凱達格蘭大道進行“無限期靜坐”,這種以民粹要挾政府的手段,再加近期民眾動輒包圍官署的行徑,使臺灣儼然陷入“革命前”狀態,令人既感憂慮,更覺痛心。
上月太陽花學運,學生霸占“立法院”議場24天,一度還闖進“行政院”,成為國際新聞,好不容易風波平息,又發生群眾包圍中正一分局,威脅暗殺分局長方仰寧。
隨著林義雄的禁食行動,上周二起數百名反核四的群眾開始包圍“立法院”,先是堵住“立法院”出入口,宣稱“讓便當送不進去,立委餓肚子,立院變成臺北監獄”。繼之堵住車道,盤查所有車輛,連“立法院長”王金平的車子都無法幸免,部分激情民眾更跳上“立委”蔡正元車子的引擎蓋,并拿鐵棍敲擊擋風玻璃。
由全臺126個團體組成的“廢核行動平臺”,號召民眾上凱道無限期靜坐,包圍“總統府”。又發動“終結核電、還權于民”游行,途中群眾集體躺下,模擬核災演習,順勢占領忠孝西路。
表面看來,這一連串的行動似乎都是師出有名,因為游行、請愿、抗議都是人民的合法權利,而反服貿與反核四又都有一定程度的正當性。然而,深入探究,這些挑戰公權力的行動,不只導致社會動蕩,也使臺灣陷于不安定狀態,更令人不得不為之擔心:
第一、這些抗爭活動并非單純的反服貿與反核四,還帶有反政府與“臺獨”的意味,特別是反核團體固然并非都是“獨派”團體,但有許多確實都是親綠的本土社團,在抗爭活動中,民進黨不只扮演資源提供的角色,并且與這些團體相互呼應,在街頭與議場分進合擊,使得社會運動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第二、這些抗爭團體采取的手段,已經不是游走法律邊緣,而是公然違法。他們經常不經申請同意就集會游行,明明違法在先,卻在警察依法處置時,質疑警方違法,甚至還包圍警察局;只要他們的訴求沒有獲得滿意響應,他們就會號召人馬包圍官署,連“行政院”都不能避免。
第三、這些群眾把自己的權利與自由無限上綱,既不遵照法律規范,也不容任何限制;但對其他人的權利和自由,卻又毫不尊重;他們不具備任何公權力,卻自行封鎖道路、盤查路過民眾身分、攔檢車輛、限制官員和“立委”出入的自由;對于報導與其立場不同的媒體,或是不準其采訪,或是在現場圍堵恐嚇,完全不尊重新聞自由。
第四、由于太陽花學運的刺激,不只民進黨擔心會在今后的反對運動中被邊緣化,許多本土團體與社運團體也深恐主導權流失,因此競相飆速,手段越來越激烈,態度也越來越強硬。
第五、這些群眾與團體只顧本身訴求的目標能否達成,完全無視臺灣經濟與國際現實,在他們的觀念里,鬧事的結果縱然會導致社會動亂、經濟衰退、兩岸關系緊張,也是政府的事,與他們無關。
我們必須指出,法治是民主和自由能否落實的先決條件,如果人人都無限伸張自己的自由和權益,而不遵守法律規范,那就無異容許部分人可以踐踏其他人的自由和權益。總之,在民主社會里,反核和擁核都可以充分表達主張,但若一味以暴力要挾,以民粹恐嚇,只會使臺灣的民主解體,社會永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