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91亚洲国产-91性视频-91新网址-在线黄色网页-在线黄色网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一個中國原則:中美關系發展的基石 —紀念中美《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

2022-02-22 16:15:00
來源:今日中國
字號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對新中國采取長達22年的敵視和封鎖政策。20世紀70年代前后,中美關系處于一個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鍵時刻。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中美兩國政府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標志著中美結束敵對,開啟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進程。《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確定的一個中國原則構成了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的基石。 
  中美關系發生轉折性變化
  中美兩國走向正常化的方式是非常奇特的。中美還未建交,而美國總統卻親自訪問北京。到訪北京的尼克松申明:我是為美國的利益而來的。此話不假。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是兩國為了維護自身的戰略利益,而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各自調整外交政策的結果。 
  1970年前后,主要有四大因素促使美國政府考慮改變對華政策:第一,美國長期陷于侵越戰爭,不斷消耗國力,引起美國人民強烈不滿,在國際上也不得人心,處于進退維谷的困境。第二,美國霸權地位受到多方挑戰。蘇聯軍事力量不斷增強,與美國爭奪勢力范圍,態勢咄咄逼人;西歐、日本重新崛起,經濟上與美競爭激烈,政治上提出“聯合自強”,與美分庭抗禮。第三,美國長期堅持敵視、孤立、封鎖、遏制新中國的政策已告失敗。中國不僅沒有被壓垮,反而成為世界五大力量之一。第四,當時的中蘇關系破裂已無可挽回。 
  國際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美、蘇大三角關系的變化,使處于敵對狀態的中美關系出現解凍跡象。 
  1967年10月,美國競選中的尼克松在美國《外交季刊》發表《越戰之后的亞洲》一文,提出:“從長遠來看,我們不可能簡單地將中國永遠排除在國際大家庭之外”。 
  1968年11月,美國哈佛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舉行了一次中國問題討論會,向新當選美國總統的尼克松提交了一份建議書,其主要內容包括:派特使與中國領導人晤談,討論緩和及建立正常關系的可能性;停止部署中國所反對的反導彈體系;改變對華禁運政策,對華貿易應與對蘇聯、東歐同等待遇;允許進行人員交往。此外,還建議在保留臺灣在聯合國席位的同時,不阻止北京參加聯合國大會和出席安理會等。 
  1969年是中美雙方采取重大解凍措施的關鍵一年。2月1日尼克松上臺10天后,就指示基辛格說,“我認為應該盡力促成這樣一種態度,即我國政府正在尋求與中國人和解的一切可能性。”7月,美國宣布部分放寬對華貿易和放行措施,10月宣布停止派驅逐艦到臺灣海峽作固定巡邏。 
  針對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毛澤東毅然決定抓住美國愿意改善中美關系的契機,果斷采取措施,促使中美關系穩步走向正常化。1969年5月,毛澤東提出,對形勢和戰略方針“有繼續研究的必要”。1970年1月和2月,中美舉行了第135次和136次大使級會談。在兩次會談中美方談了一些實質性內容,包括考慮接受中國一向主張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商討準備派代表到北京會談等。 
  1970年10月1日,中國邀請美國記者斯諾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慶典。12月18日,毛澤東會見斯諾發表重要講話表示,“如果尼克松到北京來,我愿意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毛澤東這番談話表明,中國準備向美國敞開大門了。1971年4月中國主動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兩國人民交往的大門。 
  推動中美關系正常化絕不拿原則做交易
  臺灣問題是影響中美關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礙,也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受到美國威脅的關鍵所在。值得后人高度稱贊的是,毛澤東、周恩來對于中美關系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容應對,在抓住機遇,改善中美關系的同時,堅定而明確地表明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1971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確立新的對美政策。其中涉及中國國家利益的基本原則是:美國一切武裝力量和專用軍事設施,應在規定期限內從中國臺灣和臺灣海峽地區撤走,這是恢復中美關系的關鍵;臺灣是中國領土;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不容外人干涉,要嚴防日本軍國主義在臺灣的活動;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如果美國欲與中國建交,必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國政府在繼續強調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的同時,亦表示了力爭和平解放臺灣。這一新的對美政策體現了在充分維護國家利益的基礎上,穩步推進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堅定立場。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來華。臺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自然成為中美會議的焦點問題。周恩來明確表示:正確解決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前提。美方必須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人干涉;美國必須確定撤走駐臺美軍的期限;必須廢除美蔣共同防御條約。表明中方從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提出“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10月,基辛格再次訪華,周恩來在會談中更進一步表示:“在臺灣問題上,美方必須聲明四點:一、只有一個中國;二、鼓勵中國人自己解決這一內政問題;三、不進行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活動;四、要撤走美國軍事力量。鑒于中方在臺灣問題上毫不妥協的堅定立場,美方雖未完全接受中方的主張,但態度已有明顯改變。 
  《上海公報》是兩國關系史上的里程碑
  1972年2月21-28日,尼克松訪問北京。周恩來對尼克松說:“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啊!”當周恩來同尼克松的手握在一起時,全世界都看到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尼克松訪華期間,周恩來同他就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問題進行會談。由于在臺灣問題上雙方立場、觀點差異巨大,雙方出現多次激烈交鋒。周恩來既表現出高度的原則性,又顯示了必要的靈活性。 
  2月27日,中美雙方在上海達成《上海公報》決議。2月28日,《上海公報》正式發表。《上海公報》沒有用外交辭令掩飾雙方的關系,而是如實列出于兩國存在的分歧,同時肯定兩國的共同點,并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達成原則一致,在國際上創造了一種新的風格。《上海公報》確定了中美關系的基本指導原則,表示:中美兩國社會制度、對外政策有著本質區別。但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上海公報》明確寫上一個中國原則,中方重申:臺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軍和軍事設施必須從臺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臺”“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臺灣獨立”和鼓吹“臺灣地位未定”的活動。美方則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這一立場不持異議。它重申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 
  《上海公報》為處理中美關系確定了基本指導原則,是兩國關系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上海公報》確定的這些原則在后來的《中美兩國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中得到進一步確認和發展。 
  在臺灣問題上,中國沒有妥協的空間
  1978年12月,中美兩國經過曲折復雜談判,中美關系正常化取得突破性進展。卡特政府接受中國提出的“斷交、撤軍、廢約”建交三原則,即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斷絕與臺灣的所謂“外交”關系,廢除美臺“共同防御條約”,從臺灣撤軍。中美關系從此揭開新的篇章,為中國政府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 
  50年來,中美關系在廣泛的領域取得長足發展。雙邊貿易額較建交之初的不足20億美元增長了300余倍,達到了7500億美元,雙向投資從幾乎為零攀升到近2400億美元。中美人員往來從每年幾千人次增長到500萬人次,中國在美留學生總數超過40萬人。兩國建立了50對友好省州關系和227對姐妹城市。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方向美方伸出援助之手,提供了大量急需的醫療物資。與50年前相比,兩國關系已成為當今世界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領域最廣、共同利益最大的雙邊關系之一。這說明指導兩國關系的三個聯合公報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 
  然而,中美關系如同一艘航行在波濤洶涌大海上的巨輪,并非一帆風順,尤其在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上一直存在尖銳斗爭。 
  中美建交不久,美國制定違反建交公報精神、干涉中國內政的“與臺灣關系法”,為中美關系發展設置了巨大障礙。此后,美方繼續向臺灣大量出售武器,中方就此與美方進行堅決斗爭,有力維護了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的基礎。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美國帶頭掀起反華浪潮。1992年美國政府宣布向臺灣出售150架F—16戰斗機,1995年允許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訪美,導致中美關系跌入谷底。中國政府絕不允許外國干涉中國內政。經過堅決斗爭,1997年江澤民訪美,中美發表聯合公報。雙方同意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基礎上處理兩國關系。1998年克林頓總統訪華,再次公開承諾“不支持臺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不支持臺灣加入必須由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在中美元首推動下,兩國關系走出低谷。 
  進入21世紀之后,中美關系依然在曲折中發展。2001年初,小布什政府一度表示將“竭盡所能協防臺灣”。“9·11事件”后,美國出于反恐需要,在臺灣問題上有所收斂,并針對陳水扁當局的“法理臺獨”活動,小布什總統明確表示“不支持臺灣獨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做法。馬英九當政期間,奧巴馬政府又再次提出“亞洲再平衡”戰略,企圖干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近年來,美國視中國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出于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需要,突出加大“以臺制華”。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更是出現“說一套,做一套”的空心化跡象。特朗普上臺后,提出“印太戰略”,大打“臺灣牌”,加緊挑動、扶持民進黨當局與大陸對抗。美國國會和行政部門在臺灣問題上動作頻頻,蔡英文當局竭力迎合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不遺余力地提升臺美關系。拜登上臺后,中美關系中的臺灣問題更趨嚴峻。國務卿布林肯等高級官員不時發表不負責任的涉臺言論,國會議員多次竄訪臺灣,邀請民進黨當局派員參加所謂“民主峰會”,美軍艦頻頻穿越臺灣海峽,美軍機多次降落臺灣,慫恿日本、澳大利亞和一些歐洲國家利用臺灣問題攪局滋事。美臺勾連達到空前危險程度,嚴重沖擊中美關系的原則底線,也使臺海形勢更趨嚴峻復雜。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各種層出不窮的新威脅、新挑戰,中美關系的巨輪能否繼續保持正確航向,不僅與兩國人民利益相關,也關乎世界前途與命運。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系,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中美關系不是一道能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不久前習近平在與拜登的視頻會晤中鄭重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點原則,為這道必答題提供了中國答案。影響中美關系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是臺灣問題。構成中美關系基礎的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也是臺灣問題。在這場會晤中,習近平向拜登闡明了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指出臺灣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的原因是臺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臺制華”。這一趨勢十分危險。習近平還明確指出,“如果‘臺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采取斷然措施。”這再一次表明中方在維護核心利益問題上的堅定立場。 
  “臺獨”是兩岸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而域外勢力對“臺獨”的縱容、挑動同樣是最大的威脅。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絕無任何妥協的空間。中國政府必定會以行動來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習近平用這樣一種方式,來為美方的言行劃出一條邊界,在確保中美關系不失控、不脫軌的同時,堅定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國人民不懈奮斗贏得的國際地位和民族尊嚴。 (作者楊親華 海研智庫教授)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宁| 偏关县| 巴楚县| 石台县| 长武县| 辛集市| 林周县| 鹤峰县| 大港区| 娄底市| 招远市| 凤山县| 汤原县| 芷江| 沂南县| 郎溪县| 桐梓县| 深水埗区| 安西县| 高密市| 石嘴山市| 郸城县| 陕西省| 同心县| 凤阳县| 宝鸡市| 白玉县| 福安市| 洞头县| 东港市| 南京市| 海安县| 凯里市| 潮安县| 方正县| 长岛县| 西华县| 台北市| 潢川县| 米易县|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