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神明與人類行為的約束
近20年前,我在寫作《明清鄉(xiāng)約制度與閩臺鄉(xiāng)士社會》(收汪毅夫:《閩臺區(qū)域社會研究》,鷺江出版社2004年版)時發(fā)現(xiàn):閩臺鄉(xiāng)約之約所多設于鄉(xiāng)之宮廟。王守仁《鄉(xiāng)約教諭》曰:“立約所,以道里均平之處,擇寺觀寬大者為之”;葉春及《惠安政書》記:“乃行鄉(xiāng)約,多棲佛老之宮、叢祠之宇”;泉州青陽鄉(xiāng)約設于石鼓廟;泉州溪亭約所之宮供奉“天上圣母”和“田都元帥”;福州藤山約所之宇供奉“文昌”和“土谷”;安溪顯應廟、獅子宮、官橋?qū)m、科名庵等各是約所。類似事例不勝枚舉。
鄉(xiāng)約是鄉(xiāng)民自愿受約、自約和互約的一種自治制度、自治組織。約所設于宮廟,用意顯然是借助神明的威懾加強對人類行為的約束、加強鄉(xiāng)約對鄉(xiāng)土社會的控制,如周之夔《藤山大廟埔保甲冊序》記:“大廟既為鄉(xiāng)約公所”,“然則衣冠之所集,禮樂之所施,父兄之所教,子弟之所率,與夫官師之所材,鬼神之所福,咸取斯地”。
在歷史上,臺灣社會動亂頻仍,有“三年小反,五年一大反”之說。在今之臺灣,選舉活動頻繁,也是三年、五年便來一次。而宮廟仍然是臺灣鄉(xiāng)土社會之活動中心,到宮廟上香、爭取信民的選票往往是參選者必做的功課。臺灣民眾經(jīng)常感到訝異,主張“臺獨”的人在神明面前也敢“白賊”(說謊詐欺),說“不”而后“要”,他(她)豈不知“人在做神在看”嗎?須知,有極端傾向的政治人物實質(zhì)上是典型的“兩面人”、是政治動物,勿用人的倫理、人的邏輯來看待也。
在民眾面前、在神明面前誓言出來做事的人,當然會有很多該做的事、當然會有很多做事的機會和做事的方式、當然會有自我完善的過程。為兩岸關系、為民眾福祉做好事、事做好,便是對得起民眾、對得起神明。
雖說是“神明人造”,然而神明對人類行為的約束,合于“勸善懲惡”的方向便有正面的意義。(作者汪毅夫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