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基層黨委政府領導,均紛紛通過不同方式祝福教育工作者節日快樂。QQ群,微博,微信等網絡互動平臺和社交媒體更是各種祝福段子“爆棚”“刷屏”,展示著尊師重教的草根聲音和民間力量。
1985年,全國人大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目的是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三十來年,以教師節為載體的各種慶祝活動的確促進了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教育,社會各界更加關心教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生子女成為了教育對象的主流,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對象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尊師重教已有了新的時代內涵。愚以為,新時期尊師重教應該把握以下三個關鍵詞:
一是依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更是《教育法》、《教師法》的精髓。加強教育事業投入,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法定責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少數地方的黨委政府把教育視為“負擔”,把教師視為“包袱”,教育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近年來一些地方教師通過網絡論壇、社區反映的“待遇問題”,就是一些黨委政府沒有依法落實“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而造成的。當然,由于公務員和教師的工資結構不同,工作性質不同,考核范圍不同,很多待遇也不是“傳說”中的那樣,但這些情況是可以通過正常渠道給教師們講清楚、講明白的,只有公開透明、真誠溝通,才能消除誤解,增進理解。
二是尊重。尊重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應該受到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普遍尊重,F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溺愛是共同特征。這種特征體現在教育方面就是老師不敢大膽管孩子,怕有閃失會讓學校和老師無法下臺,因為這樣的案例近年來發生得太多了。尊重老師,體現在家長層面就是要信任老師,相信老師與家長一樣是愛孩子的,是希望孩子能夠成才的;體現在社會層面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輿論導向,不“捕風捉影”,不“火上澆油”、不“無限放大”,要引導本不應該發生的學校糾紛通過正常渠道依理依法解決。
三是配合。現在有一種認識誤區,少部分家長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學校的事,就是老師的事。孩子不聽話,怪學校環境差,孩子成績差,怪老師沒教好。殊不知,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最關鍵的教育。作為家長,要支持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要理解老師對孩子的批評教育,要密切與學校老師配合,實行良性互動。雖然在一些教育問題上有可能產生分歧,但學校與家長的目標是一致的,為了共同的目標,配合是關鍵。
尊師重教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常說常新的熱門話題。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教育對象在變,教育環境在變,教育理念在變,但尊師重教的熱情不能變,只有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支持教育,尊重教師,愛戴教師,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希望,國家才會有未來。(中國臺灣網網友:楊維兵)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