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逐“北清率”背后自有真問題
盲目追求“北清率”,當然值得反思,但這種反思不能淺嘗輒止。批評某地基層政府、一所縣級高中為“北清率”瘋狂,或許攔得住一個區縣、一所學校狂熱追逐“北清率”,卻未必攔得住千千萬萬同樣狂熱的后來者。
對追求“北清率”,不少人認為它是犧牲大多數人、成就極少數人的教育“錦標主義”。不過記者走訪的多個區縣和學校卻發現,“北清率”與一本、二本率之間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分化狀況,而基本呈現出一體的局面。換言之,“北清率”高的學校,往往教育質量也較高,各項高考指標都相應領先。
但是,過度追求“北清率”就會走向教育的異化,引發新的不公平和其他各種扭曲現象。應當看到,瘋狂追求“北清率”只是一個表征,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它的現實背景,就挖不掉教育功利主義的病根子。這正是“北清率”“狀元熱”年年爭議卻又年年重演的原因。簡而言之,“北清率”背后的現實背景,是教育資源“寡而不均”——
首先是教育資源之“寡”。追求“北清率”折射出政府、學校、家長都具有的切實訴求:政府需要可以量化的指標以期著力提升當地教育質量,其中也不乏官員謀求教育政績;不是財政全額保障的高中學校需要打造招生金字招牌,以期吸引更多擇校費和優秀師資,形成良性循環。
家長們對“北清率”也并不反感,甚至趨之若鶩,由此才出現了報道中“出租車司機能準確說出最近兩年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的場面。這種趨之若鶩的背后,是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盼,也折射出優質教育資源的嚴重匱乏。
那個將“每考入清華、北大一名學生,縣政府獎勵50萬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河南某縣,緊接著的一句話是“力爭用2-3年的努力,打好教育翻身仗。”與重金獎勵相比,落后地區亟須打“翻身仗”的嚴酷現實,和基層政府擺脫教育困境的急切渴盼,才更加值得關注。
現實背景,更是教育資源之“不均”。報道中關于資源分配失衡的尷尬現狀不少,記者走訪中,一些區縣多年來也沒有一個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全校數一數二的成績甚至進不了鄰縣高中的重點班;而在另一些地市的重點高中,幾乎每個班都有學生考上名校,學校不僅不為“北清率”發愁,甚至目標早已不局限在此,而擴展到香港和國外高校。
我們很少聽聞北、上、廣等城市以財政撥款獎勵考入北大清華的學子,卻常見基層鄉縣因“北清率”實現了零的突破而舉縣同慶。與一所學校拿出幾萬元獎勵“北清”師生相比,同一片藍天下,如天塹一般的教育資源、水平和機會的差距,才更加令人心憂。
當越來越多的城市高中生已經擁有了視野寬廣的升學選擇時,許多農村考生還在期望通過一場高考脫離貧窮、改變命運。從這個角度而言,更多地聚焦追逐“北清率”背后的現實鴻溝,才是亟待解決的真問題。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