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看似講的是武林,其實講的是歷史、傳統和人性。在民國背景下,徐浩峰的“俠”不是武俠小說里的那種大俠,而是人,真實的有私欲的人。這里的武林也沒有懲惡揚善、快意恩仇,有的是勾心斗角、爾虞我詐。
陳識想要開宗立派、揚名立萬,鄭山傲想要光榮隱退、身后留名,他們看似恪守著祖宗傳下的規矩,其實在武術終將讓位于科技的時代洪流里,武林的規矩在利益面前早已禮崩樂壞。是屈從于這個變化還是用自己的人性與變形的規矩抗爭,這正是《師父》想要表達的主題。而從一開始,所有的人都打著規矩的旗號,做著不規矩的交易。所以師父算計徒弟,徒弟算計師父,誰也不是勝者,僥幸存留的武館也不過是茍且。只剩下了耿良辰打敗八家武館的傳奇成為人們茶前飯后的談資,或許會寫進武俠小說里,或許也就煙消云散。
無論規矩是什么,無論堅持與否,只要是與歷史進程不相匹配的都無法逃脫沒落的命運,而強者和聰明人則會設定
新規矩。就如鄒館長最后說的“詠春絕了”,其實不正是道出了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中國武林終將消亡的命運嗎?以津門武館寫民國天下,以人物命運見時代變換,以武林規矩道中國傳統文化,《師父》確有些“四兩撥千斤”的野心。
《師父》的觀感屬于看的時候被看似強節奏的故事推著往前走,雖然有些地方的劇情不甚明了,卻也不會或者來不及細細思考。更何況,還有精彩的各種打斗場景讓人轉移注意力。倒是看完之后再一細想,情節和節奏上還是有很多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導演對多線敘事顯然也有些把控不力,從林副官進入之后,整個故事就尤其顯得碎片化,為了節奏和各方人物的全面,犧牲了劇情,以至于人物的動機鋪墊不足,情感轉變也不那么合理。好在這趕著敘事的方式,倒也確實把一個故事說清楚了。
《師父》最突出的特點自然是徐浩峰鮮明的個人風格,當然這與其對武術這個行當的了解和研究不無關系。但在一個類型片當道、商業法則為上的
電影創作大氛圍中,徐浩峰能夠獨樹一幟并自成體系,確實難能可貴。凌厲的剪輯、精煉的臺詞、寫實的武打、形式化的表演、不拖泥帶水的碎片化敘事,漸漸成為徐浩峰作品的標志性景觀。而相比《一步之遙》的惡趣味被網友黑成狗,徐浩峰散落在影片中的各種惡趣味和戀物癖反倒成為了一種黑色幽默,被觀眾們津津樂道。由此看來,完整地講一個故事是多么重要。
《師父》也許不會成為武俠經典,但至少是近年來少有的優秀作品,會成為國產武俠電影的一針“強心劑”,對武俠片的振興也許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成熟的寫實打斗設計,一改中國傳統武俠電影中功夫的寫意風格,不吊威壓,沒有隔空擊物,有的只是符合物理原則的貼身肉搏,可謂是開辟了中國武俠片的新風格,金馬最佳動作設計當之無愧。而徐浩峰也正如他自己所說,“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個電影人才”,《師父》標志了他個人風格的成熟,也許會成為他“開宗立派”的代表作。(毛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