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月24日發表文章,文章評價了亞洲各國空軍力量,稱除去美國因素的話,中國是目前亞太地區最強的空中打擊力量。
自二戰以來,空軍在亞洲地區所有的軍事沖突中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從朝鮮戰爭到越南戰爭,以及數次印巴戰爭中,空中力量的參與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空中打擊扭轉了戰略局勢,并將對手逼回談判桌前。
日本航空自衛隊建立于1954年,起先只是戰后和約框架內的一支準軍事力量,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并在美軍的幫助下,已成為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日本自衛隊擁有超過三百架F-15J和F-2等戰斗機,以及一定數量的老式美制F-4“鬼怪”戰斗機;除此之外,還擁有大批預警機,以及一個中隊的空中加油機。日本航空自衛隊素來以軍事素質優秀而著稱,自衛隊每年參加由美國主導的“紅旗”軍演,近年來也多次聯合韓國空軍舉行演習。如今,為了應對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領土糾紛,其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冷戰時期的發展速度。但發展成本高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仿自F-16的F-2戰斗機造價過高但性能提升不大,以及向美國訂購的F-35性能存疑等。
印度空軍也是該地區一支重要的力量。印度空軍裝備超過300架先進戰斗機,其中大部分是俄制蘇-30MKI戰機、以及大批老式米格-21戰斗機以及大約200架對地攻擊機。印度已經從美國獲得C-17運輸機以提升運輸能力,并嘗試獲得預警機。但印度航空工業基礎薄弱,空中力量嚴重依賴軍購。目前與俄羅斯聯合研制的T-50戰斗機仍在研制中并存在很多問題,而與法國達成的“陣風”戰斗機采購計劃則疑點重重,糾紛不斷。
中國30年前便維持著一支龐大的空軍,但多為老式截擊機,飛行員訓練不足,整體戰斗力低下。但如今,情況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目前中國空軍裝備超過600架三代機并以大量老式戰斗機、強擊機作為戰力補充。更重要的是,中國可以自行生產其所裝備的絕大部分戰機,比如殲-10、殲-11等三代機。中國還擁有強大的研發力量,目前正同時試飛殲-20和殲-31兩款隱身戰斗機。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大力發展空中支援力量,如中型和重型運輸機。此外,數量不斷增加的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也使得中國空軍在東海和南海的打擊范圍進一步擴大。
在提升硬件水平的同時,中國空軍飛行員的素質也有了質的提升。目前中國飛行員訓練強度已經超過了美軍同行。中國空軍還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如尋求參加由美國主導的“紅旗”環太平洋軍演等。
文章最后稱,當前,制約中國空軍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軍工產品的品控問題,尤其是國產發動機的穩定性。此外,中國軍工還未擺脫國外技術,自身缺乏創新能力。中國正通過各種渠道以發展自身軍事力量。(實習編譯:王靖國 審稿:范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