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臺灣北部山區油桐花開,車行山路,藍天白云之下,蒼翠青山如披白雪,令人心曠神怡。臺灣雖是寶島,但畢竟腹地狹小,資源有限,因此肯在一花一葉上下工夫,把每個細節都發揮到極致。每年油桐花開,大型桐花祭活動也拉開序幕,以油桐花帶動旅游業,成為臺灣的一大盛事。
照亮客家文化
因油桐樹集中在客家人居住的桃園、新竹、苗栗,這些地區便成為每年賞油桐花的中心,客家人也搭上賞花快車,推廣客家文化,令單純的賞花增添了文化內涵。
閩南、客家、外。ㄖ1949年前后來自大陸各省市的人)、原住民是臺灣的四大族群,其中客家人比閩南人抵臺較晚,只能聚居山區,他們開山辟田,艱辛墾植,是臺灣山地的拓荒者,也形成了吃苦耐勞、耕讀傳家的個性與傳統。他們大多聚居在臺灣西部,聚居地被稱為客家莊?图仪f無論是相對封閉還是與其他族群混居,都保留著自己的方言、習俗,呈現獨特的客家風貌。
臺灣官方設“客家委員會”,主辦一年一度的客家桐花祭活動,把桐花與客家聯系到一起,以油桐樹的生命力比擬客家人“開山打林”的堅毅,以祭花傳遞客家人敬天重地的文化,更借著桐花祭展示客家美食、木雕、村落,打造“客家”品牌。
賞花人群走進客家莊,都要品嘗一下客家小炒、姜絲大腸、豬肚酸菜湯,客家菜多以干菜和便宜的食材制成,咸香下飯,體現出客家人艱苦的生存背景和生活智慧。近些年,客家菜進入都市,往精致化方向發展,在保持傳統食材和烹調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餐飲觀念,再加上舉辦“客家美食嘉年華”、“客家粄條王冠軍爭霸賽”等活動,在臺灣叫響了客家菜的名號。
做足一朵花的工夫
要把賞花做成旅游盛事,并非花開時節把人潮引來、然后賣點茶飯土產就算完事。以今年苗栗桐花祭為例,賞花引入音樂、舞蹈、攝影、游戲多種元素,去賞花,可以參加桐花舞蹈教學,學一段桐花舞;可以觀看“金曲客家”表演、客家民俗展示;可以參加攝影、繪畫創作;可以參加桐花知識問答游戲,贏得一個獎品……“游桐花好景、拍出豐富大禮”等推廣口號把賞花活動包裝得多元有趣。
支撐賞桐花豐富內涵的,是平日里各項研究和文化創意活動的展開,每逢油桐花祭,你會看到各種與油桐花關聯的小商品,襯衫、帽子、圍巾、領帶、杯子、雨傘、玩具,都有油桐花或寫實或抽象的圖案,總有一款適合游客;此外,從各種角度研究、描述油桐花的資料齊全,植物學的、文學的、音樂的、節慶推廣的方方面面,一趟賞花之旅也可以是一趟學習之旅。
這樣的賞花活動帶來龐大商機,像苗栗這樣的農業縣,近年因桐花名聲大噪,賞花人次連年增長,帶動食品、陶瓷、木雕等再度興旺。在前幾年的一項評比中,油桐花戰勝櫻花成為臺灣人心目中的花魁,顯示了賞油桐花活動的影響力。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