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阿里山日前發生沖突,兩個大陸旅游團因為搶搭小火車扭打起來,一位臺灣導游聲稱自己被保溫瓶砸成腦震蕩,一位山西游客則稱自己被臺灣導游咬傷小指。雖然最后雙方息事寧人,但是這一事件卻引起不少議論。
陸客在阿里山因為搶搭小火車發生沖突不是第一次,據臺灣媒體報道,臺林務局嘉義管處起初認為,這是“偶發事件”,次日又改口為“大陸游客沒排隊習慣”,引起糾紛。不可諱言,陸客插隊是導致沖突的直接原因。但是,如果看不到更深層次的原因,“偶發事件”仍將上演。
大陸游客因為情結所在,到臺灣一定要到阿里山。阿里山到底能夠容納多少游客,不知臺灣主管部門清不清楚。2009年,大陸游客登臺一周年時,筆者曾采訪一位臺灣旅游業者廖先生。他說,剛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游不久,有一天,他坐在去阿里山的必經路,隨意算了一下,發現一個小時內有14班旅游大巴開上了阿里山。“阿里山有多少接待能力啊?”他當時十分憂心。
阿里山自然空間難以評估,小火車卻是一目了然的瓶頸。據臺灣媒體報道,阿里山小火車神木線目前每小時可接駁640人。即使用廖先生當年粗算的數字,以一輛大巴50人計算,一個小時內就有700人進入阿里山。那時,大陸游客每天平均1000余人,遠未達到3000人的上限。今年開始每天赴臺人數上限已增至4000人,春節期間,臺灣相關部門將上限調至每天7200人,更加劇了供需矛盾。而大陸游客到臺灣不容易,行程排得滿滿,每個景點通常只有一兩個小時的游覽時間。這種情況下,要不要插隊搶時間實在是強烈誘惑。
因此,插隊、咬手指固然不對,也需要提醒的是臺灣相關部門,在不斷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游時,不要僅考慮每位陸客背后可帶來多少經濟效益,也要認真想想,臺灣重要風景名勝可以接待多少陸客,可以給陸客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不要再用有限的資源去考驗陸客的素質或品德了。
當然,身為大陸民眾,我們也很慚愧一些大陸游客的糟糕表現。兩年前江蘇常州趙根大在臺灣野柳風景區刻字,引起網友撻伐。實際上,大聲喧嘩、隨便插隊,也不是小節,已經影響到整個大陸民眾的形象。當臺北故宮專門為大陸游客豎起“請輕聲細語”的牌子時,當阿里山為了陸客排隊專門派出引導員時,希望那些不以為然的大陸游客也捫心問問,有必要丟臉丟到臺灣嗎?(孫立極)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