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日報》28日社論指出,繼臺灣華航空服員工會罷工,獲得新任董事長幾乎全盤接受工會的七個訴求后,包含地勤的華航工會提出八點訴求,并宣布7月1日發動工會成員請假抗爭。同時,華信航空工會也提出要與華航同工同酬,不排除走上罷工程序爭取相同對待,而同屬臺當局“交通部”管轄的中華電信、中華郵政,甚至臺鐵都傳出有連鎖罷工效應。
無獨有偶,影響層面更大的是勞工七天假日及工時案的爭議,引發勞資雙方爭議、臺當局施政無序的問題;最離譜的是教師節勞工可以放假、教師反而要上課的窘境。臺當局各部門如果都從本位思考做決策,會吵的有糖吃,勞資爭議永難平息。
文章說,這二個勞資爭議事件,若臺當局無法提出有序的解決方案,不僅影響臺灣的和諧氣氛,更嚴重影響經濟成長,可說影響既深且遠!我們強調員工的權益一定要有合理的保障,當然勞資議題的解決也要考量臺灣經濟成長的現況,因此平息勞資爭議變成新當局的重要課題,特別是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可能無法保1的窘境。而要降低這二個事件對臺灣的影響,必須先了解事件本質。
首先,臺當局“交通部”所管理的單位相繼的罷工事件,屬于泛公股事業治理的問題。華航空服員工會選擇蔡英文“出訪”日、無預警罷工,將勞資糾紛轉化為政治議題;在蔡英文講出“要不是空服員受到不公平對待,也不會走向街頭”后,臺當局“行政院”火速更換華航總經理,而新任董事長全部接受空服員工會的要求。這個事件凸顯華航的經營居然受到政黨輪替的影響,舊管理團隊放任無預警罷工在先,而新管理團隊在做決策時,只考慮到盡速平息罷工,沒有考量到受影響的所有利害關系人的權益;同時也讓同公司不同工會、母子公司有著不同的員工待遇。
上述的問題,顯示由于泛公股單位董事長、總經理,以及主導人事的政府,皆非公司擁有者,不管作為、不作為,影響的皆不是自己的財富或權益,因此容易傾向短視的作為,產生所有權缺位的問題。
其實,短暫平息罷工所增加的成本,是以后每年都要發生的,真正受影響的是股東的權益,特別是華航是一家上市公司,擁有眾多小股東。而且,法律允許公眾事業無預警罷工,就華航事件而言,影響上萬旅客出行的權益,這似乎也不是臺當局在意的事。
其次,今年多出七天假日與明年修改勞動基準法的議題,若新當局沒有妥善處理,將使勞資糾紛之抗議事件頻頻發生。資方認為如果明年七天假日繼續放,代表臺當局違背先前的協商結論,沒有魄力落實;資方要求臺當局應遵守協商內容,否則將終止有關勞資協商會議。資方認為臺灣勞工全年休假與歐洲相較已不遑多讓,希望放假天數應考量企業負擔,如果企業經營虧損,最終受害的還是勞工。
但根據臺當局“勞動部”目前的修法,明定勞工每七天應有二天休息,其中一日為例假、一日為休息日,簡稱“一例一休”。但勞工團體直批,這個制度不但讓勞工可能被迫加班之外,連加班費都被砍,目前就有遇到雇主鉆漏洞,以較少的錢要員工加班,如果一例一休真的通過,這樣的情況會更加嚴重。目前勞資雙方對于周休二日與工時計算已經產生極大紛爭,若未獲解決,資方終止協商、勞方上街頭抗議將頻頻發生。
罷工事件與勞基法修改爭議,涉及臺灣整體社會,我們呼吁臺當局“行政院”整合相關部會,包括:“交通部”、“勞動部”、“經濟部”與相關部會,健全管理,以及修正罷工預告制度,保障客戶權益,并且整合勞資雙方意見,解決有關周休二日與工時計算的勞基法修法紛爭。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