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周聯席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朝野爆發嚴重肢體沖突,對此“立法院長”王金平坦承雙方各有主張很難協調,但會看事辦事、盡力而為。于此之前,馬英九除宣示6月前必須通過服貿協議外,他在國民黨中常會上更要求相關人員“全力以赴、全數動員”。這些發展顯示,隨著朝野之間對立升高,未來“立法院”勢將陷于交相指責、阻礙議事甚至肢體沖突,導致議事繼續空轉,最終恐怕只能上演表決大戰,才會完成程序。
臺灣《工商時報》17日社論表示,以上種種常見的戲碼,朝野雙方或許都有自身的利益考量,但是不論從社會觀感,或從臺灣長遠發展著眼,朝野政黨都必須重新思考,如此毫無建設性的攻防模式,絕非社會所樂見,人民期待的乃是朝野能以建設性的妥協,化解服貿爭議。
日前“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演的沖突,民進黨搶下議程主導權,目的是要防止國民黨將議案徑付二讀而進行表決。為讓服貿協議進入實質審查,勢必繼續采取拖延戰術,直到5月底會期結束前,迫使國民黨修正協議內容,或以附帶決議方式,達到讓服貿重啟談判的目標。
從民進黨日前自己公布的“民眾對兩黨中國政策態度“民調結果卻顯示,無論兩岸經濟政策、交流態度、執行成果,或對政策的安心度與認同度,民進黨都輸給國民黨。顯然,臺灣民眾不論藍綠,對民進黨最感疑慮的是”逢中必反“;這樣的結果,提醒民進黨必須注意當前所采取反服貿策略,將造成社會觀感進一步的惡化。這種情況一日不改,民眾對于未來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自然難以產生信心。
民進黨堅持嚴格審查法案,固然展現“維護臺灣產業與民眾利益”的決心,但事實上,對于許多臺灣具備優勢,而可以藉由兩岸服貿協議進入大陸市場的服務業者,包括銀行、證券、壽險、產險、電子商務、會展、檢測驗證、食品連鎖、高級餐飲和美容服務等,協議遲遲無法生效,將影響其市場拓展商機。同時服貿協議無法生效,也延宕后續ECFA貨品貿易協議談判,損害期待經由ECFA貨品貿易協議而獲得擴大出口機會的產業利益。這樣的沖擊,對于民進黨在年底“七合一”選舉和2016年選舉中爭取工商產業的支持,必然造成不利影響,值得三思。
至于國民黨,雖然強調“若服貿協議有任何修改或變動,等同于原談判廢棄”,但是先前“立法院”朝野協商已有“非經實質審查通過,不得啟動生效條款”的共識,這已成為無法回避的門檻。更重要的是,雖然臺當局主管部門已于北中南各地共舉行數百場說明會,希望爭取產業界支持,但在“立法院”召開的20場公聽會中,仍有擔心受損害的業界持反對立場,其中有關安全與社會沖擊的疑慮,也尚未完全厘清。在此情況下,未來國民黨固然可以藉由黨紀約束與強力動員,透過強行表決而達到闖關目的,但是鑒于諸如“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民間社團,近來已持續動員臺灣公民團體形成極大反對力量,強行表決的結果可能引發激烈抗爭,勢必又將給臺灣社會帶來動蕩與巨大的成本,不能不慎。
情勢如此發展,國民黨“立院”黨團與行政部門,必須預先有所研判,并研擬可能的處理模式。若能以附帶決議方式,對可能受影響業者提供具體的產業調整協助與救濟處理模式,應是化解爭議,并避免協議生效遙遙無期的可行途徑。
此外,“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主張制訂《兩岸協議簽訂暨審查條例》,規范兩岸協議的簽署及處理,作為通過服貿協議的前提,而民進黨團也要求制定“臺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規定兩岸協議都需經“立法院”審議;這些要求雖然都限縮了臺當局及行政部門的裁量權,但由ECFA服貿協議因為“立法”爭議而拖延的經驗顯示,若未建立透明化監督機制,未來不但ECFA貨品貿易協議和租稅協議的“立法”會受阻,也將沖擊兩岸互設辦事處之推動。
為避免重蹈服貿協議覆轍,國民黨“立院”黨團日前提出“四階段‘立法院’監督機制”,規定談判前、談判過程以及完成談判后對“立法院”朝野政黨溝通與報告,既然如此,執政黨何不主動展現誠意,透過朝野協商達成監督機制法制化,既有助于服貿協議早日通過,也才能使后續的兩岸協商,因具備正當性而得以順暢進行。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