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就位以來,新外交的開局工作進行得有聲有色、氣勢如虹,為中國在新時期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外部基礎。必須引起重視,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的新外交開局是從深化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起步的,這不僅體現在中國新任最高領導人就職后選擇俄羅斯作為首次出訪第一站,更表現為此后雙方認真落實《關于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的一系列實際行動。
過去幾個月,中俄加強能源合作的顯著成果、“和平使命—2013”聯合軍演的成功舉行、就朝鮮半島局勢展開的協調、處理斯諾登事件過程中的默契,都表明兩國戰略協作伙伴水平在新時期取得了新發展,達到了新高度。但是,在加強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鴻篇巨制中,仍時不時有一些偏執、傲慢、錯誤、扭曲的認識在中國國內以按捺不住的方式冒出來,不講客觀,不講政治,不講大局,使雙方加強合作的努力受到不必要的干擾和分散。
這里重點說說兩種最值得警覺的現象。一種是,有人喜歡拿俄羅斯作“反光鏡”,以簡單、絕對、片面的方式解讀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轉型,歪曲這個國家的主流民意,無視這個國家正在取得的方方面面成就,似懂非懂、一廂情愿地將俄羅斯定性為“經濟上無關緊要的二三流國家”、“靠賣資源為生的國家”,以俄羅斯的“失敗”和“衰落”反襯中國的正確和成功。
另一種是,有人喜歡把俄羅斯當“垃圾桶”,在理解、執行外交決策時不能準確貫徹中央意圖,有意無意、斷章取義地把中國大力發展對俄關系的全部意義都集中到牽制美國、調動美國上去。這實際上是把中美關系凌駕于中俄關系之上,或者把這個方向的工作狹隘對立起來,把俄羅斯當作與美國搞新型大國關系的“墊腳石”,嚴重矮化、收縮了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戰略內涵和全球影響。
以上兩種現象雖不是當前中俄關系中的最主要問題,但對中國外交全球布局的干擾、中俄戰略互信的培育工作卻構成掣肘,直接反映了某些人內心對俄羅斯的輕漫、對周邊外交重要性的敷衍,實際上是大國沙文主義和極端實利主義的表現。非要拿俄羅斯走過的曲折轉型路來印證中國選擇的正確性,則實際上是理論不自信、道路不自信、制度不自信的表現。
經過蘇聯解體后幾代領導層和社會各階層的努力,從來就沒有喪失過大國本質特征的俄羅斯正走在復興道路上。盡管各有特點、各有取舍,但同中國一樣,支撐、驅動俄羅斯復興的既有對世界先進文明制度與生產方式的引進和借鑒,對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體系要素的參與和融入,也有對本國本民族優良傳統和歷史有益實踐的檢索和回歸,其總的基調是改革、調整、進取,而不是保守、倒退、復古。中俄戰略協作伙伴精神的首要內涵便是在各自發展道路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學習、相互依靠。雙方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正是基于兩國在探索各自復興的過程中所展現的不容否認和曲解的共鳴與共性。
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俄羅斯民族的復興構成當今世界多極化進程的兩大基本動力,為構建和平、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所缺一不可。對中國來說,俄羅斯是大國外交的重中之重,是不可或缺的戰略伙伴、復興伙伴,而絕不是當用則用、不用則貶的對象。任由國內一些人對俄口頭重視、內心輕漫的思維習慣泛濫并通過一樁樁的事件具體反映出來,將給中俄戰略互信基礎和中國國際形象造成實質性的損害,給推進和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工作及與此相關的全局部署帶來難以挽回的惡果。
由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共同簽署的2013年中俄聯合聲明第一條頭兩段就寫明,雙方將“把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提升至新階段,將此作為本國外交的優先方向”;“支持對方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社會政治制度的權利”。習主席3月訪俄期間發表的“鞋子論”(“我們主張各國和各國人民共同享受尊嚴,鞋子合不合腳穿著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知道。”)擲地有聲,言猶在耳。
正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參與到中俄關系運作當中去的人們應當認識到,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必須得到珍惜,在操作這一關系時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左顧右盼、心有旁騖不是一個負責任、可依靠、有前途的伙伴的應有表現,動輒就拿鄰居伙伴來為國內政治的某種需要“灑血祭旗”則是一種顧此失彼的蹩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