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蔡縣宣傳部工作人員向微博聯播記者證實,近日上蔡縣確有大量的麥田被鏟,系投資建中學急于開工所致,但投資審批程序尚未完成,目前縣政府已經著手調查。而村民則反映被村干部誘騙在征地協議上簽字。現場一位60多歲老大爺告訴記者,因為他堅持不在征地協議書上簽字,村干部表示“不簽字一分錢補償也沒有,餓死你”。(3月23日 中國網絡電視臺)
按理說,為緩解教育資源緊缺,政府引資修建一所全日制寄宿式中學,“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是福祉于民的好事、實事,村民既使部分利益受損,也大都會支持與理解。然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早在2007年,該縣就已經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了一所占地167.2畝、規劃110個班級,可容納7200余學生的民辦公助中學,然學校目前學生人數遠未達到該目標,“平均一個老師教2-3名學生”。這就是說,當地的教育資源并不短缺。那么,“鏟麥建校”就只能是一個幌子,“醉翁之意”應在于土地資源。
事實上,隨著記者的調查深入,發現政府所謂的引資企業就是本縣一家主營“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倘若房地產商真心傾心于公益,倒無可非議。可該企業在未有任何土地審批手續的情況下立馬開工,甚至未與村民達成任何補償協議便動土鏟苗,這恐怕并非為了公益,而是巨額的土地利潤。
這在《上蔡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文件中得到了印證。該文件規定“教育用地等社會事業項目,采取按成本價先劃撥方式供地”。問題的癥結便在于此,開發商打著教育的幌子低價購地,在審批中“蒙混過關”,然后改變土地用途行房地產開發之實。倘若如此,當地政府對開發商肆意損害百姓利益的暖昧態度,著實讓人寒心和恐懼。這也是村干部敢于口出狂言、強制村民簽字蓋手印的底氣所在。
可以說,當地政府與開發商違規鏟苗有著微妙的利益關系。這就要求上級主管部門應及時介入,查查其中是否存在“土地腐敗”和“官商勾結”。只有鏟除了在土地開發中權力肆意所為魅影,違規鏟苗現象才能得到杜絕。(陸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