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野長城變成游步道,文物保護豈容試錯
近日,一則“最美野長城被抹成水泥地”的消息引發熱議。照片顯示,有700年歷史的國家級文保單位,被譽為“最美野長城”的遼寧綏中小河口長城,有一段一兩公里的城墻與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墻垛與野性風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
從照片看,這段野長城已被“抹平”,原先起伏的垛口墻和青磚地面徹底不見了。這不禁讓想問修繕單位:你這是在修繕長城,還是修建游步道?在這上面都可以跑步了!
照理說,進行文物修繕應遵循嚴格流程,從報批到施工,一環扣一環。就說小河口長城吧,要從縣、市、省逐級上報修繕計劃和方案,最后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才能按方案進行修繕工程。在這過程中,有很多環節可以發現問題。結果,修繕完畢卻是這么個“鬼”樣。試問,在整個報批、審核與施工過程中,各路專家、官員究竟是怎么把關的?
判斷這段長城被“玩”壞了,根本無需多少文物保護知識。且不說“修舊如舊”這個原則,文物修繕后不能完全變樣,這道理恐怕連施工人員都應該懂得吧?那么,當初報批的方案有說過會這么干嗎,還是說方案在施工過程中走樣了?這里頭的原因應該不難調查清楚吧?
即使錯了,有關部門似乎還不肯承認。據《新京報》報道,遼寧省文物局局長丁輝表示,小河口長城的確是按照方案進行修繕的,整個修繕過程合理合法,工藝沒有問題。但他同時也承認“確實修得不好看”。這哪里是好看與否的問題,分明是文物遭遇野蠻修復、被人為破壞的問題。退一步說,修繕方案沒問題,施工過程也沒問題,結果文物遺址慘遭毀滅性破壞,那么該誰來擔責?
文物就是歷史的見證,如果變成誰都認不出來的新東西,還能叫文物嗎?這不是說文物不能修繕,而是說文物保護經不起試錯,不可輕易亂動。不是說今天弄壞了,明天還能夠給改回來。一旦做錯了,對文物本身而言很可能就是滅頂之災。也因如此,任何文物修繕保護方案都要非常小心地論證,不容犯錯。但從小河口長城的失敗教訓看,至少當地文物主管部門并沒有嚴格履行職責。否則,為何直至修繕完工兩年后,等到網友曝光才發現問題所在?
最新消息,對于小河口長城“被抹平”的報道,國家文物局已責成遼寧省文物局調查核實,同時派員緊急趕赴現場進行核查評估。野長城被野蠻修繕的原因,相信很快能夠水落石出,但這段野長城還能“修舊如舊”嗎?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