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5月12日“窗口指導”維穩樓市之后,大部分商業銀行在首套房貸款審批和放款進度上有所提高,停貸城市有所減少,首套房貸款需求壓力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是,幾乎所有銀行在房貸上的謹慎程度并沒有松懈,總體額度仍然偏緊,利率優惠全無,幾乎全部上浮利率。融360在報告中稱,在其調查的21個城市中,截至5月23日,仍有14個城市出現停貸現象。作為一線城市領頭羊的北京,房貸市場的緊縮,令市場的交易量也變得清淡了很多。今年5月京城房貸市場的成交量較上月同期下降了10%,這些現象說明,央行喊話后房貸市場變化不大,甚至一些城市房貸不松反緊。
從監管部門的角度看,主要是監督銀行業務是否合規合法,而不是直接干預銀行貸款,包括貸與不貸、貸多貸少、期限長短、利率高低等。央行賴以影響銀行信貸量的手段主要是通過自己掌握的三大工具:利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存款準備金率。去年下半年以來,商業銀行對房貸異常謹慎甚至停貸,把房貸視為雞肋。央行也只能通過召開座談會的形式給予口頭提示或曰窗口指導,而不能強制甚至下發文件要求銀行加速放貸。這折射出央行的開明,說明央行確實不想直接干預銀行的具體業務經營。
同時,我們注意到,真正監管銀行貸款的另一個監管機構——中國銀監會日前表態,對銀行房地產貸款監管沒有絲毫松動,包括土地、房產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并且還用了一個狠詞:“沒有討價還價余地”。專司銀行業貸款監管的銀監會如此態度,說明后半年房貸難言寬松,而且汲取和預防去年6月20日“錢荒”的教訓,監管部門對房貸可能控制得更緊。
從商業銀行角度看,無論監管部門如何窗口指導和喊話,最終銀行必須根據“三性”原則來決定是否放貸,即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然而,土地、房產開發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三大房地產貸款幾乎都很難符合“三性”原則。從安全性來看,目前房地產處在低迷期,房價逐步下行使得樓市風險已經凸顯出來。在這個當口繼續發放貸款,背離貸款“三性”之首的安全性要求。
從流動性看,個人購房貸款占房地產貸款80%以上,央行喊話也是要求加快首套購房貸款發放進度。個人購房貸款一般在10-30年期限,流動性非常之差。同時,目前銀行通過存款幾乎吸收不來資金,大多是通過理財產品和同業拆借吸收資金,而這兩類負債期限大多在一年以內,這就造成房貸上出現嚴重的資金來源與運用的期限錯配現象。在銀行流動性管理越來越難、越來越成為風險點時,房貸已經嚴重背離“三性”原則的流動性要求。
從盈利性角度分析,銀行發放住房貸款的盈利性在下降甚至僅僅能夠保本而已。問題出在銀行資金來源成本的較大幅度增加。在低成本的存款資金來源陡降的情況下,銀行大量發行理財產品吸收資金的成本都在5%左右,而房貸基準利率在6.55%,利差僅僅1個百分點上下,銀行保本都難。從盈利性原則看,房貸品種越來越難以符合要求。
在背離“三性”原則下發放貸款,銀行豈能愿意?監管部門也不能強制。如果強制要求銀行放貸,那么,將來造成貸款風險,誰負責任呢?央行負嗎?監管部門根據政策變化、市場變化、宏觀調控需要等,影響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手段只能使用三大貨幣工具,通過三大工具增加或者減輕銀行的資金成本、放松或者收緊銀行準備金來影響其信貸業務。
通過以上分析,擔憂“定向降準”被銀行截留用于房貸看來是多余的。下半年房貸松動的可能性不大,房地產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難以有所緩解。在基本卡死房地產流動性的情況下,房價不降都難,房地產理性回落的大方向勢不可擋。(余豐慧 職員)